•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     作者丁良玉     日期2010-07-27     点击量3103

  当我们想在原有基础与模式上有所突破时,首先要突破的是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学会接纳与汲取新的理念。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但最后往往通不过的是自己这一关,有时是因为害怕失败,有时则是因为固步自封,缺乏虚心接受异见的胸怀与勇气。今年以来,我们怀着大胆尝试、勇于失败的心态在很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基本初见成效,但回顾过程,其中细节与进度把握上并不尽如人意,而离整体的目标则更是相去甚远。

  一、关于工作深度

  今年的每个月似乎都特别紧张,刚做完月初的计划,就又到了月底的总结,计划时信心百倍,总结时感叹时光的流逝。正如企管办徐伟君经理所说,我们没有什么空一点的时候,每个星期都有一项重点工作早就安排。事实上,过于紧凑而忙碌的工作状态不是一种好的状态。如果我们总是紧张而不能从容应对,我们能有好的工作质量吗?尽管我们自认为在主动的有计划的推进,但是否也存在被计划所困,变主动为被动了呢?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忙于关注面上的进度时,却往往忽略了推进的深度。

  所谓深度,就是要从事物的本质与系统性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是从量到质的改变,需要持续的积累和时间的积淀。比如班组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我们出台几个政策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一个强的班组,首先一定是一个团队,它必然需要一位充满激情与热情的班长,当然更需要有一批稳定的员工,而这必须依托于一种长期磨合后的默契与团结一致的氛围。又比如现场管理的推进与产销协调体系的形成,我们要从形式上创建新的方法与体系,但我们更要从各个层次人员的意识上渗透,这就是深度问题了。注重深度的创新,才能真正到位,才不会出现反复。

  二、关于学习与思考

  长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反反复复的探究同样几个问题,很容易麻痹自己的心智。需要学习!走出去可以学习,看几本好书也是学习。今年走出去的时间少了,前段时间也算是看了几本书,看时似有所悟,但一到工作中就又很快回归本原。归根而言,思考太少!还是未能脱离日常事务性的纠缠,所思所想局限于眼前的问题,这于一个生产基地的领头人而言是很不够的。多学习多思考,给自己腾出时间与空间,这样才不至于闭门造车。

  三、关于包容与谴责

  在管理工作中,包容是一种大度一种心胸一种姿态。包容不是纵容,纵容是失去原则,对团队影响对本人更是有害,而包容则是一种爱惜一种豁达,它将带给对方信心给团队带来和谐。

  前段时间看“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这篇文章,有一条为“我不认同你,但我支持你”,讲的是他学生时代国外的一位导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与其意见分歧时所采取的态度,比照自己能有这样的胸怀吗?当不违背原则问题,下属积极提出与我不同的思路与建议时,我能欣然同意其去尝试吗?当下属在方法上有所偏离或一时的失误而造成不好的工作结果时,我能平心静气的替他分析原因并一起去解决吗?或者找一种更平和的方式来沟通解决吗?不,我更多的是立即予以指责,我不能容忍错误,对于不同意见则更是断然否定,甚至不给对方解释、回旋的余地。

  但是这样的结果好吗?对方就能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积极的去改正了吗?是的,也许第二天会有一些让我“满意”的改变,但那是迫于我的压力,是无奈之举,不具创造力,更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剥夺了对方工作本身的乐趣。而我自己开心吗?无情的谴责别人,其实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对结果的不满,对工作的泄气,同时,又加上了自责!善意的指正与批评是应该的,可以引导与启发对方,能让他想方设法去做得更好。而谴责只会减少对方的歉疚,激起他的反感,使他被动应对,失去工作的激情。

  以上几点,半年来时时萦绕于心,却未能付诸于行,是未真正悟透之原由,今日述之以文字,自觉轻松许多,想能有所改变。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