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2008年总结及反省
文章来源     作者郑文君     日期2009-01-05     点击量2718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动荡不安、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一年。既有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百年一遇的天灾,也有成功举办奥运、神七上天这样足以载入史册的盛事。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最终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表现在楼市成交长期萎迷、股市暴跌、出口下滑、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失业率大幅提高等。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遭受的冲击最大,特别是浙江经济,今年以来在对外贸易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国内宏观调控的很大影响。外来需求的急剧下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应收账款的高居不下,都在不断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而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两防并开始实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使得中小企业资金链趋紧,不少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被迫以高息从民间融资,企业间的互相担保也加大了或有负债的风险,引发一连串的倒闭。担保公司所面对的客户群,正是这样一个群体,2008年也可以说是担保公司风险集中释放的一年。

  现在看来,今年已显现出风险或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业务部对项目过于乐观,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提供信用担保的额度过大;

  2、反担保措施的落实上有瑕疵,如非房产、车辆等变现能力强的抵押物,事前缺乏有操作性的变现处置方案;或是高估了反担保措施的效力,例如车辆合格证质押业务;

  3、对行业风险认识不足,风险应急预案捉襟见肘,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以上情况说明,风险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在保前,与银行的贷款担保合同一旦签署,担保公司即承担不可撤销的连带担保责任。在担保期间,担保公司很难做到像银行那样要求企业增加抵押物、增加保证金甚至提前归还贷款等风险控制措施,一旦出现风险,担保公司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出现道德风险时,企业还款意愿差,甚至恶意逃避债务,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人保还是物保,反担保措施的完善和有效都将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确保反担保措施的合法有效,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开拓业务和控制风险,永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业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均应有与之相配的风险控制方案,控制风险不能给企业直接创造效益,但却能为企业避免损失。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不能心存侥幸,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理性和冷静。但在经济繁荣、业务蓬勃发展的时候,发出质疑的声音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对风险隐患的忧虑也显得有些“小题大做”,经常面临着被指为“杞人忧天”的尴尬。而在经济下滑、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全面爆发的时候,风险管理工作者则必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责任。风险管理工作者注定是孤独的,与荣耀和光环无缘,在狂欢的盛宴进行到高潮的时候,把酒杯端走,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要有敢于坚持自己的勇气,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悟。

  每天上班走进风险管理部的办公室,迎面就是边总关于“风险”的精辟阐述——走进风险,化解风险,把大的风险拆解成小的风险,不可控性风险化育成可控性风险,全局性风险转化成局部性或个体化风险。这些话被写在一块大屏风上,放置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些从事专业风险管理的人员。

  风险管理工作是枯燥而平淡的,日复一日地合规性检查,难免使人渐生厌倦之心。今年以来,随着风险的发生,基础管理薄弱、业务操作粗枝大叶、档案管理责任不细等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对业务员所犯的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感到惊愕之余,我也扪心自问,在我反复要求业务员对老客户业务要当作新客户来操作时,我有没有做到对他们的业务审查也视同他们操作的第一笔业务那样要求严格呢?我是否尽到了审查和稽核的责任?是否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风险管理并不仅仅是向业务部指出风险所在就够了,重要的是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并落到实处。做永远比说更重要,这是我的第二个感悟。

  达尔文说过:幸存者不一定是最强大的,也未必是最有智慧的,然而肯定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只有适应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才是最有效的。展望2009年,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金融状况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或将面临转机,风险管理仍任重而道远。结合担保、典当业务的工作实际,我认为明年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做以下调整:

  1、对于异地的典当担保业务,应高度重视抵押物。对典当业务来说,异地抵押物的打折率原则上应低于本地抵押物;对担保业务来说,则不应再放大信用担保额度。这是因为,异地业务无论是从保后管理方面还是代偿处置方面,都提高了人力成本和变现难度,客户信息的收集和获取也相对滞后,一旦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或倒闭,则只能依赖第二还款来源,而此时,处置成本将非常高,公司的损失几乎难以避免。

  2、审慎对待金融创新业务,在抵(质)押物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其效力和变现能力。去年开始操作的车辆合格证质押业务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在客户持续经营阶段,车辆合格证质押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反担保措施,但这种反担保措施的效力随着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不堪一击。因此,类似的抵(质)押物只能作为反担保措施的一种辅助,而不能成为主流,否则就应按照信用担保的标准去操作。

  3、关注企业担保后的变化,把握担保融资给客户带来的效应,判断企业的担保生命周期。业务部在开始操作一笔担保业务的时候,就应把退出方案作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斟酌,打算支持几年后退出?退出方式是逐步压缩担保额度还是由其他担保公司介入?正常情况下,在企业初期发展阶段时,可提供有足值抵押物的担保,待企业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可视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需求、内部管理、信用记录等情况综合判断,给予一定额度的信用放大,等到企业进入高速成长阶段,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支持的银行和担保公司逐渐增多,则应该考虑逐步降低在保余额至合理水平,直至退出。这期间大约需3—4年。

  4、加强业务管理,严格按照业务操作流程和制度实施。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直接关系到一笔业务的成败,从目前档案抽查的情况来看,反担保措施未执行到位、相关法律手续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占有一定比例。2009年应加强对反担保措施落实情况的控制,特别是在用章环节,要杜绝此类现象的重演。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