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集团总部     作者熊炜     日期2015-07-20     点击量2462

  时间匆匆,2015年已在紧张和忙碌中过去了大半。回顾这半年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智能排产系统和化建业产成品编码统一这两个管理创新项目。

  二、化建与特企各基地的ERP(上线)维护工作。

  三、各类管理、统计系统在各基地的上线工作。

  工作量较去年几乎翻了一翻,为了圆满的完成既定计划。年初我将科室人员分成了两组,一组专门负责项目开发工作,一组专门负责系统上线及运行维护。看似工作更专注了,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开发组面对生产排产这陌生的领域完全茫然了,这块的复杂、个性化程度、还有各种特殊和突发情况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一个字“难”。而运维组所遇到的问题则是2个人面对17个基地源源不断的问题几近崩溃,一个字“忙”。

  对此我也在思考,是工作太难还是工作太多了?如何在现在人员配置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这些任务。思考再三,只能问项目质量要效益,决定从两方面着手:

  一、前瞻性:以智能排产系统为例,如果只能适用于眼前或是只适用于一个基地,对于业务流程的变更,新产品的增加未预留一定的空间,那么系统的开发工作轻则不停的缝缝补补,不停的发补丁;重则推倒重来,一个需求反复写。但要做到这个前瞻性又需要从两块来着手:

  1)方案规划的前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需求调研的时候考虑得比业务部门更多些,更全面,不能是业务部门提出什么就仅仅只做什么。需要“调研”,“总结”,“提升”,而非简单的做一本电子手工台账。因为业务部门通常关注的是他日常工作中90%的常规工作,对于10%的突发事件或是特殊情况可能不会在意。但是往往就是这10%将可能造成整个项目的推到重来,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为数据只有对错之分,没有90%对的说法。

  2)软件开发的前瞻性:对于软件开发我一直很反对死板的写法,更倾向于平台化,参数化。如果把所有的算法,公式都写进代码里,一旦出现细微的调整,就必须修改代码,那么手头的项目只有增没有减,看似开发进度上去了,其实是给后续的维护埋下了隐患。当然这对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人机交互:

  对于人机交互的重要性通过生产成本导入系统我感触颇深,因为这个系统不同于简单的录入查询,而是通过系统中现有的数据及勾稽关系,通过对成本计算各个节点的逐一检查与核对最终实现生产成本二次分摊的过程,因此逻辑性比较强,算法比较复杂。最初上线的时候,各个基地都是电话不断。当时我就跟同事开过一个玩笑,系统中弹出的“存在本月有生产入库,但总账科目无成本金额,请核对!”这个预警提示与把你的名字和电话写在上面让人联系你有区别吗?事后我们对所有的预警提示全部做了调整,直接明确到出问题的产品类别,科目编号,以便用户核查。通过人机交互,尽可能的使系统更人性化,让用户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可以通过系统找到答案,从而大大减少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