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四)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四)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上海广角     作者夏昕璐     日期2018-07-11     点击量1739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仗剑走天涯。何为剑?扎实的基础是剑、丰富的理论是剑,其实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万卷书”这个概念。如何走?有勇气地走、有方向地走,“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就拿现在的业务模式打比方,接触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很多新的业务类型都是第一次遇到。遇到新的事物,要先打破内心的“排斥感”,逼着自己去学习、去了解这个业务的交易结构和模式,打造自己手中的“剑”。

  其次,就是要破除心中的“胆怯”,要敢于去尝试、去挖掘业务的本质。当然,这个时候并不是盲目的去“横冲直撞”,而是“三思而后行”,在之前打下理论基础之上,找准了方向、分析问题点,最后才是有针对性的去实践。这样“走”,方可事倍功半。

  说完仗剑走天涯,再说第二层思维。自己在网上也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这个名词应该是霍华德•马克思提出的。如果平时用心去留意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家的思维模式在潜意识下往往是有共通点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需要时刻铭记一点:对人所共知之事,要探求其背后的本质,不要驻留于表象。

  其实驻留在第一层思维的人们总是看到问题、关注疑问、忽视变化。然而,变化,是唯一确定的事。世上,没有一成不变。

  回想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合规人员,坐在业务审核的岗位上,四年的时间经手的业务少说也有几百笔,各种案例也是集中汇总在我的手上,各种“变化多端”的业务类型也接触了不少。从一开始的生手,到现在的熟练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看到问题、关注疑问的时候,去摸索背后的证据链条,抽丝剥茧后真正把握核心问题及其本质。同时,通过类似问题的变化点去反复推敲,形成自己独立的业务判断方式和分析模式。

  不可避免的,这个过程会有些枯燥、有些痛苦,然而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个过程,让我能够迅速上手,达成这一份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所有的流程都很顺利的可以流转。

  然而,在这样“自动完成”流程线条上的所有工作的状态下,自己会在不经意之间放松了对于学习的欲望。慢慢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自己停留在了“舒适区”。

  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逼着自己“刻意学习”,让自己离开“舒适区”,走进“学习区”。当然,这势必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这是长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中财给了我非常好的平台,剩下的就是靠自己,逼着自己去进行大量的练习、反思、总结……反复这些过程,一点一滴的积累着手上的案例和资源。这个过程的关键就在于归纳和演绎。

  最后谈谈归纳和演绎。

  所谓归纳: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通过第二层思维思考,得出结论;

  所谓演绎:从结论出发,提出一系列的预测,通过搜集经验、事实和证据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这个其实运用最多的地方就是业务的案例复盘,这也是我至今一直在摸索的课题。我觉得在归纳和演绎的两个关键词下,还有就是分析的“角度”也很重要。

  之前在做案例复盘的时候,其实主要都是从合规审核的角度出发的,选取非标业务或特殊业务案例,将其中自己觉得比较有特点、可以借鉴的地方都梳理出来进行了整理。有的时候也会将有代表性的案例做延伸,通过类推其他的可能性尽可能梳理出各种情形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也是对自己理解程度的检验。

  但是,这样的复盘方式就合规来说还是有效的,对于业务员来说可能相对借鉴作用就小,很多用语和解释都比较专业化,不是很“接地气”。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自己也考虑了两种方法去改进:

  其一,角度转换。从原先的合规审核角度,慢慢试着转变为站在业务员的角度,尽可能简单直接的去阐述案例中的风险要素,做到自己理解、别人明白。

  其二,增强培训。如果说文字类的接受度低,那改成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复盘,对于自己的归纳和演绎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通过“你问我答”,业务员可以真正理解案例的精髓,自己也能够在和业务员的互动交流中获取一些新的“灵感”,真正达到案例复盘的效果。

  以上感悟,全为自省。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