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二)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二)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中财生生资本     作者赵天宇     日期2018-07-19     点击量1694

  2018年半年已过。2017年的3月份仿佛就在昨天。

  春节过后的主要工作围绕着财务分析和企业考察进行。以下为这四个多月来的一些感受。

  财务分析。上半年做了各阶段项目标的的财务分析。其中大部分为上市公司。看了大量的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企业年报”以及相关报告。看得多了,财务分析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套路”,报告的成文效率大幅提高。但是,效率高不代表质量高。面对这些“老会计”的各种“手法”和“隐藏”,如何把“官话”转化成“干货”,再把“干货”转化成可行性意见真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这一部分做的还远远不够,尚需认真思考,积沙成塔。

  相比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来源有限,财务分析难度较高。我们通过一些知名机构做的财务尽调报告,先“依样画葫芦”,再从中寻找其财务研究的逻辑,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但脱离了“葫芦”进行独立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细节其实是很模糊的,甚至逻辑都丢失了,功夫还是不到家。对于非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尚需多做、多写、多看,不断完善报告,从细节出发。同样需要时间的灌溉,积水成渊。

  企业考察。入行以来企业考察了上百家,已经不是一个一走一过,别人说啥我听啥的毛头小子。但是距离成熟的、专业的调研人员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一点同样体现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财务研究中“毛利率降低原因”。“销售增加导致的规模效应”、“补贴降低导致毛利率降低”,这些其实就是财务分析中的“别人说啥我听啥”。缺少了细节和数据的支撑,这些都是空话。而投资要的不是空,是知。知者,懂得变通。

  在企业考察中,我们缺少对生产工艺的细节观察,对于生产中的“弯弯绕”完全不了解。可以说自己是一个跑了上百家企业的“书呆子”。也许是看惯了报表中的“成千上万”,就忽略了生产管理中节省下来的“一丝一毫”。而正是这些“一丝一毫”才使得优质企业做出极致的成本控制,从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龙头。

  投资确实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行业。在这个耐心中,不但需要坚持下去的心态,还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观察细节。从投资理念到投资逻辑,是身心俱疲还是知行合一,全看结果,着实残忍。要做投资行业中的仁者。仁者,心境平和。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实业为山,金融为水。

  以上,权为反省。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