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四)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四)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上海广角     作者沈征元     日期2019-01-08     点击量1654

  一眨眼2018年底了,进上海广角也已经一年半了。从原来高举高打的市场负责人到现在的自己做业务,高开低走的转变实际是认知的改变。这次的反省主要从以下四个“认知”展开。

  一、对杨总的认知:杨总的关键词“严苛”、认真、专业、正直。

  作为一名大家长尤其是我们这个特殊信贷行业,对风险控制,专业流程,原则规范,团队建设,制度管理都有极高的要求和作业标准。

  这一年多来,杨总给予我最多的批评就在于专业和总纲欠缺。平常沟通都很顺畅,可是一到了专业案子上的商讨往往就觉得很累,他说他的我说我的,没有了对话基础,其原因还是对总纲的认知不足。这也是我的一大软肋,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心思放在上面,静不下心去研读总纲。跟杨总相处时间越久,越发现这是个奇怪的“老人”每天这么忙,工作的复杂程度,强度那么大,却总能拿出大把的时间大到广角制度、小到迟到请假来探讨纠正。用一句“无处不在”是最好的诠释。精力充沛,认真执着。让我们无论工作多辛苦都完全失去在他面前抱怨的资格。有时觉得杨总缺少了一些同理心,有时我们已经很辛苦,碰到有业务来回出差加班加点,可是因为一个概念的错误,一次执行的不到位,一个审批表内容上下次序问题,杨总都会大发雷霆,不断纠结。当时当刻会觉得多大点事,为啥就不能好好说话,也体谅下我们也很辛苦。

  经过年底的业务,我才明白为啥没有那个同理心,那是因为杨总比我们累百倍,辛苦百倍,他都这样在拼在干我们凭什么要求更多呢。赚到钱才是硬道理,好听的话留回去让家人跟你说。

  二、对中财的认知

  制度为纲,机制最大,在上海广角杨总是最大的奉行者和坚守者。杨总一直说我们做的不是一般消费品的行业,我们讲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利乐做,大利大做。

  日常按照杨总的指示大力开展跑动营销,交人交心,同时要甄别筛选不同的业务品种,是否符合标准制度流程。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花精力去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对企业认知,对我们总纲的认知,专业的知识以及对外的沟通营销缺一不可。经过此次业务,尤其在跟同事的合作过程中,我对我们的业务又有了更直观的认知,除了上述这些素质以外更需要的是现场实地操作的严谨度,合作性,掌控全局的能力,集团,广角,企业决策层以及执行层的沟通协调。大到方案,小到过程中的细节,都需要不断沟通达成共识,在坚守中财标准制度底线的基础上,与企业协商最优方案并实时告知集团广角做到信息及时对称。

  中财的底线不容破坏,什么叫标准制度程序,那就是法,就是规矩。有时企业不理解,甚至会跟你争论,由于角度不同这种矛盾每天都会发生,如何不让其激化,同时又要坚守底线那就需要拿出智慧去应对。我们的业务决定有时难免会被误解,质疑,甚至因此而失去一个客户一个渠道。这更加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凌驾中财的制度之上,也没有任何所谓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三、对市场的认知

  这些年在政策不断规范的趋势下,我们这个行业也处在不断洗牌的阶段,中财一步步的走到如今的市场第一,靠的不是旁门左道,而是一步步底线的坚守。市场是残酷的,是现实。如何不步他人的后程,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们在每一笔案子的处理上坚守底线的原则决定的。对中财这个阶段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的品牌已经在外面。对于营销而言是一种极大的助推力。每一个中财广角人都应该抓住机遇,拓宽业务渠道,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去创造个人的财富和广角的收入。

  四、对自我的认知

  首先自己是一个外向市场人员,开拓,营销,结交,沟通对人的判断和把控是我的强项,但同样在专业和细节上我是弱项。要想在中财有更好的发展赚更多的钱,还需要在总纲和专业上下功夫。一步步积累自己的全方位能力,让自己在业务的操作上能够更具主导性,在把控和落地上起到更为关键的因素。目前广角不缺业务,但缺少的是转化落地的伙伴,一旦好不容易业务接进来,无人消化那是悲催的,经过这些日子,深刻的反省只要用心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自己的强项保持继续深挖的同时,更要有对总纲深刻的认知和专业的积累。

  总结:2018已经完结,在杨总和各位同事的帮衬下有一些小收获,让我更有理由相信2019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更好的收获。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