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三)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三)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新疆中财管道     作者杨龙     日期2019-12-24     点击量1276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2019年的时光过得尤其的快,仿佛一切都是如此的匆忙,回望一年的工作,放慢脚步,拿出反省的镜子,照亮自己、审视自己。

一、质量控制:

2019年型材通体产品划丝,再次为我们的质量控制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同一机构,连续两年的第二次重大质量投诉,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虽然,我们会有“通体产品认知不足、一线人员技能有限”等诸多借口。但工作结果的体现,总是要客户的认可度来进行评估的。所以,再多的理由总是牵强的。而且,在产品下线之初,对于存在问题的判定,均为一线管理人员,这难免会让人细思恐极。质量问题的管控,就像弹簧“你硬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屁股”肯定会有,但不能完全决定“脑袋”;在把“屁股”摆正的同时,“脑袋”还是要往更高的角度放一放,需自己谨记、反思!

二、安全管理:

“漏屋偏逢连夜雨”!上半年生产指标本不理想,却连续发生两起一线员工脚部受伤的安全事故。

安全无小事,但往往安全事故的起因,都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型材散支车装载量过大,每车产品都是众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推得出来;PO二楼加料平台地面,时常出现钢板焊接处开焊,步行通过都能感觉到钢板的高低起伏;此类的“小事”,其实我们每天都抬头可见、亲身感触,但就是我们的习以为常,对待日常细节的不严谨、低要求,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查缺补漏、亡羊补牢,遇事不放过、不二过,谨记教训,反躬自省!

三、管理要求:

2019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生技部重点在推进“集约生产、成本节约”目标的推进、达成。

通过一年工作的梳理、推进,各车间一线劳动生产率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混料劳动生产率”更是突破了历史最好值。每天的一线骨干会议,我都在强调“现场管理、指标控制”等基础工作。

但在提出要求的同时,却没有真正的深入一线,切实开展过程执行情况的检查、闭环。混料车间三楼配料区、漏天堆场,日常管理要求欠缺,现场持续混乱;PVC管材米重控制波动异常,班组日常过程自查、控制远不如型材班组踏实;但就是由于自己工作的不深入、不彻底,导致了工作结果的“后知后觉、虎头蛇尾”。集约生产,不是放松要求;好的结果,必然是过程的踏实铺垫;必要的考核必须及时、有效的落地!需深刻反思、谨记!

四、创新/突破:

回顾一年的工作,生技部各项技改、创新工作却无可圈可点的内容。于是,将2019年部门所有“合理化建议、技改项目”全部翻出来查看,才发现技改、创新内容质量、数量均出现了严重的“缩水”问题。

难道是我们“江郎才尽”了?还是我们的技改已全部覆盖了?还是我们的生产已足够稳定了?仔细思考,这些都不是……

主要原因还是出现在自身的管理问题上,每天苦于应付生产过程的诸多问题,忽略了部门各级人员的交流,对于“技改、创新意识”的引导工作仅浮于表面,部门工作的改进、创新氛围营造不足,没有为“有想法、勇思考”的员工,搭建好展示的平台,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好点子”,一个“大变化”!只有敢于解放思想,才能真正拥抱变化!

自重、自觉、自制、自勉。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