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4102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0-22         点击量1228
  财经新闻

  1.央行酝酿农地抵押试点整体方案 全国19省区市正在试点

  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速,改革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修订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其面临的现行法律法规抵触问题日益突出。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央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方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改革中所有涉及修法的内容则将参考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做法,即在部分试点地区经过授权后方能开展,待成果经过检验后再考虑是否在全国内修法。

  据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迅速梳理分解了300多项改革任务,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工作由央行牵头。今年以来,包括北京、四川、湖南等地陆续有金融机构启动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涉及机构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各地城商行等。与此同时,国有大行也开始瞄准这项业务,工行、建行甚至国家开发银行都在这一领域有开展试点的打算,日前农行率先出台了相关办法,成为首家从总行层面推行该类贷款的大型商业银行。

  但是《经济参考报》记者此前走访多地发现,目前开展该项业务的地区,都或多或少因为法律、政策的现实阻碍而面临重重困难。因为要推进这项工作,涉及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有待修改,包括《土地管理法》《物权法》《担保法》等。目前,这些法律规定农村土地的使用权不能出让、出租或抵押和担保,直接导致相关工作不能合法开展据陈锡文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9省的相关地区正在开展试点,为了保证试点工作有序进行,央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整体试点方案,因为改革过程中涉法内容较多,央行也正在和立法机关积极沟通,修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之中。

  截至目前,改革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都是采取“立“改“废”三种处理手段,而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问题上则更麻烦一些。陈锡文表示,《物权法》《担保法》等明确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担保,最初央行希望能通过有关部门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让这项改革合法化,但是司法部门却认为,司法解释解释不到这个程度。于是,法律没有改就意味着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现在只能靠立法机关在一定期限内在一定范围进行授权,同意在特定地区不实行部分法律的部分条款。而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就是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就是在28平方公里内,有三项法律三年内可以不实行,而三年后要检验授权的效果,如果效果好就是未来修法的重要依据,如果效果不好就退回去,再想其他办法。”陈锡文说,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遭遇法律障碍时也将采用这种模式,首先肯定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不否定现行法律,所以只能试点;其次是在试点前要取得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值得一提的是,授权的程序非常严格,在上海自贸区,国务院最初提出的是四项法律三年内不实行,但最终经过人大常委会反复研究讨论后通过的只有三项法律。

  陈锡文表示,在实践中,规避法律障碍也有很多技巧可寻,例如在《担保法》中并没有提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原文用词为土地“使用权”,这就给现在各大金融机构继续推进试点而不从根本上触犯法律留有一定空间。对中央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设计好试点方案,通过和立法及司法机关沟通,确定在何种限制条件下进行改革。

  目前,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展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农民也有一定的期盼度。今年以来,信贷资金定向支持“小微”“三农”的政策信号愈发明确,但受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压力也较为突出,银行倾向于在抵押方式上创新,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正是目前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选项。然而,陈锡文表示,现在各大机构的确是在按照中央的要求进行试点,但是这种模式能解决多少农业资金缺口,对其未来发展要寄予多大的希望,还是要实事求是,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致的问题没有解决。

  例如,目前已经通过三权分置的理论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农民自有的土地经营权,可以自己处置和抵押,最坏的情况就是失去几年经营权。然而要注意的是,经营权是可以流转的,如果流转过后的经营权再用于抵押,当出现承租人还不起银行钱然后跑路时,就会出现原有土地承包人和银行都拿不回土地的局面。据了解,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已经发生过,有农户把全村的土地经营权都流转过来,随后发现还不上200多万元抵押贷款,就选择了“跑路”。虽然最终通过地方政府协调将土地还给了各家农户,但是因为银行没有拿回贷款,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证也就拿不回来了。

  “未来还不知道会引发多少类似的问题。”陈锡文说,因此方案的设计必须细致,例如金融机构在处理流转过后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时,不能按照全部有效流转期进行抵押,比如五年的流转期最多抵押两年,如果到期无法偿还,之后的三年银行还可以将土地租给其他人,以防止承租人跑路后出现坏账。

  2.官方否认新一轮“救楼市”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21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说,根据房地产投资统计数据以及对部分城市的观察,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的态势仍然在持续,但总体调整幅度相对比较温和。

  从多地取消限购到央行放宽房贷标准,中国各方近期出台多项政策为楼市“松绑”。不过,盛来运明确否认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救市”。他强调,虽然房地产是非常重要、很特殊的行业,但房地产和其他产业一样,都需要通过市场调节来调结构、转方式。本轮政策正是从“行政调节”向“市场调节”的回归。

  2014年以来,中国楼市开始持续降温。楼市降温让“松绑”成为近期楼市新闻的关键词。一方面是松动限购“救市”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中国仍在坚持“限购”的城市仅剩下北京(楼盘)、上海(楼盘)、广州(楼盘)、深圳(楼盘)四地。9月最后一天,中国楼市再度迎来重磅消息,放松此前一直严格执行的首套房认定标准。

  “有些媒体评论这一系列举措是新一轮的"救市",但我认为这是政策在向市场调节回归”,盛来运表示,以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多是用一些行政手段,现在放开限购也好、限贷也好,实际是减少行政干预,更多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这符合改革方向。

  盛来运强调,房地产行业尽管是非常重要、很特殊的行业,但也跟其他产业一样,需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调结构、转方式。在市场更多发挥调节作用的情况下,房地产的市场结构会更趋优化,会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他透露,从不完全的观察来看,在系列“松绑”政策出炉后,房地产市场在9月份已出现积极变化,“主要是销售量有所回升,价格降幅有所收窄”。

  3.知情人士:国资改革方案修改正提速

  中央层面的国资改革方案的推进正在提速,这批方案正在部际和各部内加快讨论、修改完善。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了上述信息。

  中央层面的国资改革方案的推进正在加快,这批方案正在部际和各部内加快讨论、修改完善。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了上述信息。

  该人士对记者称,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不同部委之间的意见还存在需要磨合之处,按照目前加快讨论、修改完善的情况,如果能在年底前出来是最好的。

  据本报记者观察,在政府部委紧张的修改完善之外,中央已经在更高层面直接关注国企改革,统筹摸底顶层设计思路和基层一年多探索的经验。

  今年10月中旬,黑龙江省政府的官网消息显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改革专项小组分8个小组,分别去央企和地方调研。除黑龙江外,还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山东等地。参加调研的部门包括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科技部、国税总局、社科院等。

  此次专项调研首先是走访的范围比较广。除了传统的工业型国企,调研组在武汉的会议中邀请了湖北广电(行情,问诊)网络股份公司这样的文化类国企,在重庆特意走访了国资产权交易平台——重庆联交所。

  前者暗示此次国资改革的顶层设计或将采用“国资一盘棋”的通盘改革思维,而后者则暗示强化产权交易管理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举措可能已经是关注重点。

  其次,此次调查的内容比较细。在东风集团,调研组分别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公司部分二级板块负责人、公司基层员工代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情况以及企业对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和期待等。

  最后,此次调研也强调专业性。除了地方官员和企业负责人之外,调查组还在调研中积极邀请经济、法律方面专家到会发表意见。

  事实上,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一些地方在国资改革实施了大胆的尝试。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向调研组介绍重庆国企改革情况时就说,重庆成立了由孙政才书记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重庆实际出发,拟定了133项改革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25个重大专项,实施了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集团上市;推进PPP(公私合作)投融资模式改革;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五条路径。

  在中央调研地方经验的同时,地方也在关注中央的试点究竟会怎么走。类似于重庆、上海这样有实质推进的地区还是少数,一些地方即便出台了相关改革指导意见,但相关方案上对于操作性的问题仍只是做原则性表述。

  目前,中央企业的试点与整体方案的修改完善在同步推进——既有国资委启动的6家央企混合所有制的试点,有中石化在石油销售领域吸纳千亿元的全产业链混合所有制改革尝试等。

  近期的第十三次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透露,已经审议了有关国企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这暗示外界可能会尽快看到一些试点的实际内容。

  去年年末,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等。

  紧随三中全会《决定》的发布,去年12月,上海国资率先提出“国企国资改革二十条”。随后更多的地方颁布了分省的国资改革指导意见。

  但在中央层面的一系列改革操作方案,除了人社部牵头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有实质性的推进落地之外,外界还没有看到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牵头的其他方案的出台。

  金融市场

  1. 亚太股市普跌 中国经济前景仍存隐忧

  亚太股市周二(10月21日)收盘普跌,主要因中国经济数据稍好于预期,但是经济前景的隐忧犹存。

  日本股市周二走低,市场关注厚生劳动大臣就公共退休基金发表讲话,作为对上日超大涨幅获利了结的依据。

  日经指数跌2.0%,收报14804.28点,周一录得的4.0%涨幅有一半失守。周一股市大涨,是因投资者押注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资基金(GPIF)将大幅增加股市投资配比。据媒体周末报导,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资基金(GPIF)可能将国内股市投资配比提高至25%左右。这支规模1.2万亿美元的基金是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负责GPIF运作的盐崎恭久(Yasuhisa Shiozaki)周二表示,对于媒体报导的事情他并不知情,这番言论令那些期待他印证报导的投资者感到失望。在围绕全球经济增长的忧虑挥之不去的背景下,盐崎恭久的讲话被市场当做卖出股票的理由。日本制钢所下挫6.5%。东京证交所机械类股指数下滑2.8%。海运类股下跌1%。东证股价指数下跌1.6%至1205.36点。JPX-日经400指数跌1.6%,报10968.74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二回吐多数盘初涨幅,收盘近持平,成交量偏低,此前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慢。澳大利亚指数收盘仅微涨0.1%或5.6点,至5325点。

  10月21日两市小幅低开,沪指经过小幅下跌后震荡回升并翻红,深成指仍维持低位震荡走势。临近午盘,两市震荡回落。午后,两市延续震荡下跌走势,14:15过后,两市小幅跳水,股指继续走低,沪指跌破20日线。截至收盘,沪指跌0.72%,报2339.66点,成交1468亿;深成指跌1.19%,报8106.92点,成交1652亿。恒指今日走势震荡,上午内地公布第三季GDP数据,略胜市场预期,港股升幅扩大,最高时升至23231点,之后升幅逐渐收窄,震荡前行,收市时升近20点。截止收盘,恒指上涨18.32点,涨幅为0.08%,报23088.58点;国企指数跌19.54点,跌幅为0.19%,报10275.98点;红筹指数跌12.47点,跌幅为0.28%,报4405.54点;大市全日成交525.1亿港元。

  韩国股市周二收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稍好于预期,但只是略微支撑市场,因其经济前景的隐忧犹存。韩国综合股价指数收低0.77%至1915.29点。

  台湾股市周二成交量萎缩至今年低位且收在平盘附近,无力延续上日涨势。分析师指出,市场对全球经济成长力道疑虑挥之不去,观望心态难以扭转,造成台股今日量缩价平,短时间内恐难以走出横盘整理的泥淖。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盘微跌0.1%或8.5点至8654.64点。今日外资及陆资在台股卖超24.08亿台币;外资在台指期的净空单余额为1万1701手,较上日减少1309手。

  2. 美股飙升 纳指涨幅超过2%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股市周二反弹,科技类股的涨势推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0.71%]创下2013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

  道琼斯指数涨215.14点,至16614.81点,涨幅1.3%。标准普尔500指数涨37.27点,至1941.28点,涨幅2%,创下一年来的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103.40点,至4419.48点,接近盘中高点,涨幅2.4%。

  美国股市的涨势主要受到苹果公司(Apple Inc.)的乐观业绩以及有关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考虑购买公司债[0.07%]的报道提振。道琼斯指数已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标普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走高。

  苹果公司周一称,第四财季利润增长13%,受最新款iPhone的畅销推动。该公司第四财季利润和收入均高于预期,该股涨2.7%。
能源类股涨2.9%,标普500指数的能源分类指数涨幅最大。

  美国公司财报仍在源源不断发布。哈雷戴维森公司(Harley-Davidson Inc.)股价涨7.3%,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涨幅居前。该公司公布,第三财季利润和收入均出现下滑,但利润好于预期。

  不过,两只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公司的暗淡财报限制了道指的涨幅。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股价跌6%,该公司第三财季苏打水销售额持平,收入意外下降。

  麦当劳(McDonald's Corp.)公布第三财季利润下降30%,逊于预期。该股跌0.6%。

上一条:财经日报(141024)
下一条:财经日报(1410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