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4090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9-01         点击量1190
  财经要闻

  1.沪港通完成首轮全网测试 额度将允许少许突破

  8月的最后两天沪港通业务进行了全网测试,即将在10月正式推出的沪港通进入倒计时阶段。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8月28日、29日,证券业协会召集券商在京就沪港通业务进行培训。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沪港通虽然敲定了总额度和每日交易额度,但执行过程中并不会刻板执行,将允许交易额度少许突破,加之每日额度是买入卖出额度的轧差,最终每日交易金额将超过市场预期。

  为了便于投资者交易,首轮沪港通将会事先公布交易日历。此外,国家税总将针对两地的股息、资本利得等税收出台具体细则,原则是不新增投资成本。

  “这次培训基本上准备做沪港通业务的券商都来了,有些公司还去了好几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参会券商人士透露,培训会上来自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人士和券商进行了一天半的交流,主要是对沪港通设计的细节、方案和市场关注的热点做了回应,“多数内容都是已经发布过的信息,但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点。”

  培训会上透露的内容显示,沪港通之所以确定以130亿元和105亿元为每日额度的上限,是按照沪、港交易所标的每日成交额5%至10%之间的比例确定的。目前所设定的总额度及每日额度上限不会刻板执行,而将根据市场情况允许少许突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培训时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港股通当日交易已经接近105亿元时,从104亿增至105.5亿元,虽然多出0.5亿元,但仍会予以执行,更多则会暂停买入。”此外,对于每日额度的具体执行细节,会上再次明确将以轧差计算,这意味着每日额度“上限”不能理解为当日流入总额上限,而是买入、卖出额抵消之后的差额,沪港通的实际成交额将超过额度上限。

  对于市场广泛关注的两地交易时间差问题,此次培训会上也做出了回应。考虑到市场极为关注,比如2013年有23个交易日不能同时交易,后续这一时间安排将逐步完善,不排除允许两地交易时间同步等,而首轮沪港通将会事先公布交易日历。

  此外,研究服务上,内地券商对香港投资者提供A股研究服务需要申请相关牌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培训会上,针对投资者关注的税收政策问题亦有涉及。

  “国家税总将针对两地的股息、资本利得等税收出台具体细则,原则是不新增投资成本。”参会人士透露,目前沪港两个市场对交易费用和税收差距较大。内地市场上,千三是佣金上限,其中包括了双边0.00696%的交易经手费,双边0.002%的征管费;香港市场上,佣金率由客户和券商协商确定。从税费来看,内地市场主要在卖出时征收0.1%的印花税,香港市场需收取双边0.005%的交易费、双边每笔0.5港元交易系统使用费、双边0.1%的印花税等。

  对于这一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港交所建议,内地监管当局就沪港通税务安排设立宽限期,待双方厘清税务实施细节后再开始征收,当中亦不涉追溯权。

  “不少投资者对税费成本十分敏感,沪港通的实施过程中,这个问题怎么确定需早给说法。”有券商人士透露,除了税收问题外,培训会上还对沪港通方案设计的初衷进行解读并回应了市场疑问。

  事实上,目前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投资交流已经有多种形式,包括直接在境外券商开户、通过本地机构对外交易等。沪港通的优点在于便利资金监管、遵从交易规则,防止资金大进大出。针对有媒体报道外资借道沪港通进入会引起汇率波动等问题,培训会上的回应指出,已经设定了严格的监控和资金结算体系,且有额度控制,这些负面情况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市场讨论比较多的问题监管部门都已经看到了,我们预计随着沪港通推出各种问题会逐步完善。”

  尽管此次培训历时一天半,但仍有多家券商人士表示,可能因为规则未全面发布,此次培训对不少市场关注的沪港通问题细节尚没有涉及。

  “比如我们关注的沪港通业务开通后,是否允许境外资金做融资融券的问题,会上也没有给出答案。”与会券商表示,8月30、31日两天,沪港通进行全网测试,至此沪、港交易所、结算机构及券商的技术系统开发工作已处于收尾阶段,总体来看各家券商的系统都能满足要求,9月中旬还会再进行一次全网测试,为正式推出铺路。可以说沪港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交易细节上不明朗的地方应早日确定,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

  而对于此前市场聚焦的深港通问题,券商人士表示,会上未作明确回应。“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情还处在研究筹备之中,在沪港通推出并平稳运行之前不会着急上马,所以我们目前的工作重心只有沪港通”,接近监管部门的消息人士表示,待沪港通落定后,深港通的推出将会顺理成章。

  2. 房地产变局催生信贷区域性风险 江苏等地业主断供

  16家上市银行已全部交出上半年成绩单。从实现利润来看,16家银行今年上半年净赚6854.84亿元,平均净利润增幅为13.85%,这一幅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在市场意料之中。与之相伴的是,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增大,16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都较上年末有所增加,其中1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上升。

  多家银行的高管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状况未明显缓解,局部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加速显现,下半年,银行控制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仍然较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成为了区域性风险扩散的隐患。部分地区房价出现变化和三四线城市房贷过热,导致银行贷款出现一定逾期或者沦为不良。

  尽管各家银行的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不高,但已引起业内注意的是,“弃房断供”和房产抵押物贬值风险已被银行所警惕。农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田继敏透露:“受累于江浙一带钢贸情况,当地个人按揭贷款出现弃房情况,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按揭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了2.2亿元。从区域看,一二线城市的房贷质量问题不大,但三四线城市房贷有过热现象。”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等原本投资投机性购房较为集中的区域,今年均出现业主主动“断供”按揭贷款的现象,钢贸、采掘业等企业,以及可贸易程度高的批发零售小企业,受累资金链断裂的压力“弃房”。同时,部分地区房价波动,企业的房产抵押物贬值,拖累银行不良贷款难以处置。

  “截至2013年末,主要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为38%。”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不久前指出,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降等情况,迅速波及银行体系,银行贷款随之过度紧缩甚至冻结,形成中国式“押品(房地产)-损失”螺旋,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上述主要风险因素均造成不良贷款上升。同时,部分行业利润下滑,淘汰过剩产能,企业间互联互保融资问题,以及银行自身风险防控等因素,也加剧了不良贷款的集中爆发。

  银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944亿元,较去年末上升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不良贷款增加规模的992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2013年末增长8个基点。仅16家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就激增了770.72亿元,占银行业新增不良的比重高达75%。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向上下游产业蔓延,以资源型企业为代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上半年也发生了违约;贸易融资风险由钢贸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钢贸贷款不良继续暴露的同时,煤炭、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流通环节融资风险也在浮出水面;部分小微企业尤其牵涉互保链的风险进一步蔓延。

  中行副行长张金良表示“报告期内,中行新增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制造、批发及交通等行业。不良贷款反弹是业内普遍需要面对的难题,下半年信贷仍有压力。将继续加强排查力度,锁定高风险领域和客户,加强针对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平台的全口径风险管理。”

  “除了宏观经济的原因,过剩产能行业的去产能过程是当前不良形势发生又一重要因素。”浦发银行风险政策部总经理赵先信指出“此前在货币宽松之时,一些企业的过度融资在当前环境之下无法持续,这实际就是去杠杆化的过程。还有就是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变化,都是导致当前行业不良增长的主要因素。”
  
  申银万国在近期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由于不良加速暴露,银行信贷投放和结构优先考虑风险因素,而目前来看,大行投放节奏与年初计划基本吻合,股份制银行惜贷情绪明显。

  有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受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影响,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和贷款质量风控将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成为常态,不过,融资风险不断暴露的情况下,政策引导银行资金支持实体企业以及降低融资成本,在操作过程中有难度。后续政策面上,除了保持金融体系内流动性充裕外,还需要进一步推动银行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改革,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这也是重要之举。

  展望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下半年行业不良贷款将维持小幅双升的惯性增长格局,受经济增速影响产生的实体经济风险仍将是不良贷款增长的主体部分,而商业银行也将继续加大对不良贷款处置和核销的力度,年末不良贷款率可能小幅增长到1 .14%至1.19%的区间。

  3. 国务院听取第三方评估:地方实际情况比报告严重

  8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

  会上,第三方评估承担方并没有因为对象是政府部门而“手软”,反而“专挑”问题,毫不客气地“点名”相关部门。

  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李克强责成有关部门牵头,进行限期整改,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第三方评估对政府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推动,要形成制度。”李克强说,对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抓紧整改,使政策落实成为一场“接力赛”,确保“抵达终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领导人对第三方评估的评价非常高,建议今后成为政府工作的常规机制,每年都要搞。”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官方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国务院主要领导在会上指出,在政府工作中引进第三方评估是重要的政府工作创新,是现代化政府的重要一步,建议各个部门都可以引用。

  今年6月开始,国务院部署对《政府工作报告2014》中的重点工作和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重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作为最重要的“创新”督查形式,第三方评估是其中吸引社会关注的亮点之一。

  根据此前的公开材料,本次第三方评估主要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和全国工商联承担,并且是整个全面督查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环节。

  国家行政学院人士介绍,在调研过程中,各机构不仅组织了全方位的复合团队进行科学调研,更组织了百余场座谈会,与企业家、基层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例如,全国工商联调研组就分赴12个省市调研,累计与1693家民营企业座谈,实地走访278家企业,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044份。“机会非常难得,我们十分珍惜和重视。”

  国家行政学院参与评估的人士告诉本报,几家机构都充分发挥了第三方监督的“外部性”特点,最终形成的报告在肯定成果的同时以侧重汇报问题为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建议。

  前述官方人士对本报称,主要发言领导高度评价这一评估机制,认为第三方评估是利用外部力量帮政府找到差距,推进落实。在谈到外部督查机制常态化时,国务院领导指出,适应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对政府来说有难度,但必须往前走。“请各个部门适应,工作一旦定下来就要落实,这个制度对建立现代政府大有益处。”

  从本报记者获得的评估报告看,本次评估内容包括“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等重要政策的落实情况。相关人士认为,这些内容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提出的工作目标,更是关系到下半年经济企稳的重要政策。

  在实际调研中,基层人员和企业界人士肯定了政策效果,但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企业反映关键权限没有下放。例如,省级高速公路审批权限虽然下放到省级,但规划仍需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另外,报告指出有的核准下放缺乏实际作用。有基层人士反映,中央下放了新建年吞吐能力500万~1000万吨煤炭、矿石、石油专用泊位项目至省级,但现在地方发展都是大吨位的,基本没有这样的。

  “前置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也是受到诟病较多的一个问题。湖南一个投资集团反映,集团一个地质公园立项涉及30多个部门,需要盖上百个章。湖北某公司也反映,投资一个水电站项目需编制38个评估报告,通过38个评审才可以向发改委申报项目核准。

  在棚改和饮水工程等重大问题中,评估报告还指出,部门间联动性比较差,存在互相牵扯现象;此外,监管缺位和后续运营体系不完整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针对评估中发现的“扶贫工作资金到位率不足”等问题时,李克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规则,积极盘活存量资金。

  “以前我们有规定,"买酱油的钱不能拿来买醋"。现在明明缺"酱油",人的健康都要出问题了,买"醋"的钱还放在那儿不能动。有些不合理的规定要改革!”李克强说。

  “看到的报告比听到的严重,而实际情况比报告严重。”一位领导人在常务会议上指出,过去政府工作是自己检查、自我评价全部落在主管部门手上,甚至是在某一个政府部门手中自拉自唱,自己唱赞美诗,与群众感受有差距。

  领导人指出,引入专业评估,了解到了丰富真实、原汁原味的情况。这种方式既是监督,也是推动,是政府自我评估和督查不能代替的。

  相关领导人强调,引进第三方抓落实是重大创新,对于落实好重点项目有很大促进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对照解决,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如期如数完成。

  金融市场

  1.亚太股市多收低 乌克兰局势升温抑制风险偏好

  亚太股市周五(8月29日)多数收盘走低,因乌克兰局势再度升温,抑制投资者风险偏好。

  日本股市日经指数周五收跌,因乌克兰冲突再度升温,但国内投资人开始购买大型股的期望限制跌幅。日经指数下跌0.2%,报15424.59点。本周日经指数共跌0.7%,本月共跌1.3%。东证股价指数跌0.2%,报1277.97点,盘中短暂在平盘附近游移,引发国内投资人追踪指数买盘的臆测。JPX-日经400指数跌0.3%,报11594.65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五变动不大,消费必需品类股以及矿商类股拖低市场,今日临近月末,盘中交投震荡。澳大利亚指数收平于5,625.90,周四时曾下跌0.5%。本周澳股收跌0.35%,之前两周均周线收高。该指数8月收低0.13%,上个月曾创下一年来最高按月百分比升幅。

  8月29日两市今日双双高开。盘中小幅拉升,盘面上,航空、船舶、充电桩、军工航天、电信运营、全息概念等板块走强。体育、石油等板块表现低迷。截至收盘沪指涨0.97%报2217.20点,成交930.4亿元;月K线涨0.71%,实现四连阳。深成指涨1.27%报7841.70点,成交1094.7亿元;创业板涨1.47%报1424.47点。恒指今早高开后震荡前行,午后由跌转升。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为1.06点,涨幅为0,报24742点;国企指数涨32点,涨幅为0.29%,报10964点;红筹指数涨31点,涨幅为0.64%,报4813点。大市全日成交813.3亿。

  韩国股市周五小幅下跌,终止连续四日上涨,因乌克兰再起战事,打压投资者对风险较高的新兴股市的胃纳。综合股价指数收低0.35%,报2068.54点,8月累计下跌0.37%。

  台湾股市周五小幅收跌,表现不如多数区域股市。分析师指出,今日MSCI台股权重调整盘后生效,引发部分被动式基金调节权重个股,但市场持坚气氛没有破坏;预估下周仍将在平盘附近消化高档卖压,中秋节(9月8日)过后有机会再行走高。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低0.44%至9,436.27点。证券交易所资料显示,外资及陆资仍在台股买超44.88亿台币,连续11个交易日买超共计575.61亿台币。

  2.美股标普500指数刷新收盘高位 本月表现为2月来最佳

  美国股市周五为8月表现强劲划上句号,日内交投清淡,标普500指数小升,创下纪录最高收位,因最新的正面经济数据扶助股市扩大涨幅,盘中短暂因海外忧虑而承压。

  自8月7日跌至近三个月低点后,标普500指数在过去16个交易日中有12日收高。该指数也连升四周,并在过去七个月内第六度月度上涨。周五的升势令标普500指数创下2,003.37点的纪录收盘高位,为本周第三次收在两千点之上。

  在英国因应叙利亚和伊拉克可能进行计划中的袭击而将其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水准升至第二高,给市场注入谨慎基调后,美股盘初下滑。

  在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中,美国中西部企业活动8月反弹超过预期,显示该地区经济复苏。另一项数据显示,汤森路透/密西根大学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82.5,为2007年7月以来最高。高于上月的81.8。

  “本周我们攻克并收在2,000点大关之上,克服了心理障碍。”Janlyn Capital LLC董事总经理Andre Bakhos称。

  “经济数据多数正面,投资人从中获得安慰,并为乐观情绪提供了依据。”

  经济数据扶助市场抵消了地缘政治忧虑,但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重燃也抑制了市场升势。乌克兰周五呼吁全面加入北约(NATO),这是其要求西方军事援助的最强烈诉求。

  道琼工业指数[0.93%].DJI收高18.88点,或0.11%,至17,098.45点;标准普尔500指数.SPX上涨6.63点,或0.33%,至2,003.37点;Nasdaq指数.IXIC收升22.577点,或0.5%,至4,580.271点。

  本周,道指升0.6%,标普500指数涨0.7%,Nasdaq指数攀上升0.9%。为三大股指连升第四周。本月,道指上涨3.2%,标普500指数升3.8%,为2月来最佳月度表现,Nasdaq指数攀升4.8%。

  本周市场成交量为今年最低水准,在劳工节假期前交投更为迟滞。周一美国市场将休市。

  制药商阿斯利康(AstraZeneca)(AZN.L: 行情) (AZN.N: 行情)美国上市股份收高1.8%,报76.01美元,之前消息称该公司治疗结肠直肠癌的免疫肿瘤药物MEDI-4736研究进入中期阶段。

  Splunk Inc (SPLK.O: 行情)跳升19.1%,报53.93美元,昨日该公司公布营收增长强劲,并上调全年营收预估。

  市场成交清淡,根据BATS Global Markets提供的数据,美国各证交所总计约有38亿股易手,远低于52.9亿股的本月迄今日成交均值。

  纽约证交所上涨股与下跌股家数分别为2,117和890股,Nasdaq市场则为1,882和790股。

上一条:财经日报(140902)
下一条:财经日报(1408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