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60314)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3-14         点击量1395

  财经新闻
  1. 三银行已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重启正在展开。上证报记者获悉,在获得首批试点资格的多家银行中,目前已有三家银行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其中一家银行已完成前期准备,并已上报监管层审批。
  12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目前挑选了少数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初期试点额度不大。
  记者了解到,有多家资产规模靠前的银行已获得首批试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资格,目前获得资格的都是商业银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并不在列。
  其实,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早在监管计划之内,银监会1月份发布的2016年工作部署中,即提出要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逐步增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功效和能力。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12日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到了开展这项工作拟达成的目标。“我们现在贷款的总量是比较充裕的,但是贷款的周转速度在逐年下降。通过开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转让,希望可以提升银行贷款的周转速度,这样可以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其次,要提升银行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尚福林还表示,拟借此提升银行的运营能力。
  这一项试点的推出,也被市场认为与银行不良资产率持续上升相关。据银监会披露,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8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但潘功胜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部分,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升降无关。
  不良资产证券化几年前已有实践,信达资产、东方资产以及建设银行等机构均有涉足,其中信达资产分别于2006年、2008年发行两期金额均为48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东方资产2006年发行10.5亿元,建设银行2008年发行27.65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停滞。
  这次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要严格防范风险。潘功胜说,监管要求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简单透明,不能做多层证券化、再证券化,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不能卖给个人投资者,只能向机构投资者出售。
  因此,一些人士认为推出有一个过程,规模不大。
  有监管机构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试点不会很快有突破,认为试点“难、慢”。
  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总经理李燕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也说,推出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已有一些机构投资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有了投资意愿,但投资者和银行之间还要就资产包的估值和折扣方面做商定。由于是不良资产,在2008年前发行的几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价格,基本都是原值的三、四折,不过时隔多年,市场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当下的估值还不好对标。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前,信用评级公司和评估公司将参与估值。”李燕说。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认为,“这个市场不一定很大。”
  2. 2月土地成交再次下探 十大城市土地收入环比跌46.3%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十大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900万平方米,环比下跌44.8%,同比下降17.6%。继1月份下跌后,2月份土地市场成交量再次下探,且低于2015、2014年和2013年同期水平。
  由于2月份十大城市土地成交面积环比大幅下滑,当月这些城市土地出让收入也明显下降。月内,十大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449.8亿元,环比下跌46.3%,同比下跌26.9%。综合2016年1-2月,十大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1065亿元,与2015年、2014年、2013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8%、58.83%、26%。
  尽管土地成交面积和出让金整体回落,但成交均价依然在高位盘整。2月份,十大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468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6.1%。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倪娜分析认为,2016年1-2月份的土地成交价格依旧在2015年基础上进行高位盘整,而溢价率也在高位进行回调震荡,有望再次积蓄动能推动土地市场溢价率继续向上,带动一线和典型二线城市的地价加速升温。
  3. 2月信贷回归常态 两会稳增长信号消解市场疑虑
  3月11日晚间,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题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央行专场记者会前夜,央行终于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
  央行数据显示,2月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速回归平稳。本轮M2增速13.3%,与1月的14.0%相比明显回落;而1月的“天量信贷”也未持续,2月新增贷款7266亿元,比起1月的2.51万亿元大幅减少。结合3月10日国家统计局称,2月CPI同比上涨2.3%,一些市场人士对经济形势产生了“滞胀”忧虑。
  但多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称,考虑到1月数据的不可持续性,2月金融数据回归平稳符合预期,不必悲观。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认为全年CPI上行幅度有限,尚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制约。
  同时,全国两会期间的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政府稳增长的决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GDP增速预期时,首次采用区间形式:2016年的预期增速目标是6.5%~7%。同时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M2预期增长13%,同时增设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的新目标。此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3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上进一步给市场吃了“定心丸”:有能力稳增长。周小川表示,从人民银行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的储蓄率有关系,储蓄会投资,投资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会使得GDP有所增长,当然旧的生产能力也会有一部分被淘汰,有生的也有死的,但总的来说增长潜力在这里。
  无论是M2、新增信贷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均比1月有所回落,是上周末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央行数据显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降至7802亿元,其中,表内新增人民币贷款7266亿元,同比少增2970亿元,外币贷款减少67亿美元。
  尽管如此,多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市场人士并未对数据感到悲观,而是认为2月新增信贷如期回落符合预期,表明1月“天量信贷”不具可持续性,且季节性、临时性、本外币贷款替代性因素影响较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对记者解释称,2月新增信贷如期回落,主要是因为信贷在年初集中投放、银行“早放贷、早受益”等短期因素消失或趋弱所致,1月信贷飙升后商业银行主动控制投放节奏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鄂永健表示,2月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减少,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说明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弱,应主要是受稳增长政策的带动。
  “2月份金融数据并不像数字显示的那样差。”民生固收团队也称,2月仅新增人民币贷款7266亿元,据传2月最后一周存在针对信贷规模的窗口指导,部分银行在最后一周甚至出现信贷净回笼现象。春节和监管因素不能反映信贷趋势,“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部分机构储备项目充足,后续信贷大概率恢复增长。”
  实际上,2月的信贷结构并不差。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82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022亿,中长期信贷规模和占比并不差。“在实体低回报率和风险溢价上升的背景下,信贷集中于城投和房地产(按揭),与稳增长发力和房地产销售持续改善有关。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大幅减少,可能在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下,与银行调剂信贷的行为有关。”民生固收团队称。
  “2月份信贷增量低于市场预期,由1月份信贷引发的强刺激预期将降温。”中金公司表示,1月份贷款暴增并非是政府希望再来“4万亿”刺激,实乃银行业绩考核高压之下的无奈之举,预计全年贷款额度并不会比去年多出很多。银行在一季度放贷越快,就意味着后续贷款增量越低,节奏不均匀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速和市场信心。因此央行也会通过窗口指导和动态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调控银行的放贷节奏。
  金融市场

    1. 亚太股市多收高 欧银再宽松提振市场风险情绪
  亚太股市周五(3月11日)多数收高,欧洲央行隔夜释放重大宽松,市场风险情绪再度被点燃。
  日本股市周五上涨,因日元下跌提振出口类股获利前景,国际油市反弹改善风险偏好。盘中走势震荡,日经指数稍早处于平盘下方。美元兑日元反弹后,日经指数稍早由跌转升,抵销稍早因欧洲央行暗示不会有继续降息空间后的跌势。日经指数收涨0.5%至16,938.87点,但周线下跌0.4%。东证股价指数收升0.5%报1359.32点,JPX-日经500指数涨0.5%,收报12296.16点。
  今天早盘,沪深两市低开,沪指低开0.82%直接破位2800点。开盘后两市宽幅震荡,临近午盘逐渐企稳。午后开盘,两市上冲下探,震荡明显加剧,沪指多次冲上2800点并回落,虽然个股表现抢眼,但量能低迷依然;两市盘中一度跳水,临近尾盘银行板块拉升护盘,市场再度回暖。截至收盘:沪指报2810.31点,涨5.58点,涨0.20%;深指报9363.41点,跌26.94点,跌0.29%;创业板报1934.87点,跌2.10点,跌0.11%。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1284.50亿元,深市成交1756.62亿元,两市共成交3041.1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再度缩量近500亿。恒生指数今早低开83.75点,跌0.42%,报19900.67点。之后持续走高,逐渐由跌转升,重上20000点大关,最高见20238.72点,临近收市时,升幅稍微收窄。截至收盘,恒指涨幅为1.08%,上涨215.18点,报20199.60点,全日成交632.7亿港元。本周,恒指累计涨幅为0.11%,升22.90点。
  韩国股市周五小涨,交投迟缓,因投资者在美联储政策会议召开前采取谨慎态度。韩国股市综合股价指数(KOSPI)收高0.1%,报1971.41点。该指数本周上涨0.8 %,为连续第四周录得周线涨幅。
  台湾股市周五连续第二日收涨跃过8700点,创逾四个月新高。分析师表示,欧洲央行再释宽松及外资期现货同步做多,皆有助台股续探高位,下周指数料续为高档盘坚格局,暂在年线附近整理,观望美联储议息会议决策。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扬0.52%至8706.14点;此前收盘高位为去年11月5日的8850.18点;本周则收涨0.72%。
  2. 美股收盘大幅上涨:道指涨1.28% 标普500涨1.64%
  周五(3月11日)美股收于2016年新高,道指与标普500指数均连续第四周上涨。国际能源署关于油价或已见底的判断推动油价反弹。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18.18点,报17,213.31点,涨幅为1.28%;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32.62点,报2,022.19点,涨幅为1.6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86.31点,报4,748.47点,涨幅为1.85%。
  道指突破200日移动平均线道指突破200日移动平均线。道指今年首次突破备受关注的200日移动平均线,许多技术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意味着美股从今年年初开始的下跌趋势已经结束。
  安联全球投资者机构美国投资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表示,“这是市场对油价上涨以及国际能源署(IEA)有关油价可能已经见底言论作出的积极反应,此外欧洲央行的刺激政策也起到了帮助作用。
  Kristina Hooper指出,“欧洲央行决定将购买债券范围扩大到企业债券与欧元区边缘国家债券,这一决定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因为欧洲央行沿用了美联储的战术。”
  周五原油期货价格攀升,从昨日下跌行情中反弹。国际能源署(IEA)周五表示,原油期货价格可能已经见底。高盛分析师也对油价前景更为乐观,称:“价格底部可能已经确立。”受油价上涨影响,能源板块普遍攀升。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在周四公布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刺激计划,但同时暗示决策者们不大可能继续降息。这种好坏参半的讯号使得全球市场短时间内骤涨骤跌。
  经济数据面,美国劳工部报告称,美国2月进口价格指数下降0.3%,能源产品价格下跌是主要原因。扣除燃料价格因素,2月进口价格指数下降0.1%。2月份美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0.2%。
  贝克休斯公司(BHI)报告称,截至3月11日当周,美国上周活跃油气钻井数量减少9座,总数下降至480座,创该数据的最低纪录。上周活跃原油钻井数量减少6座,降至386座。报告公布后,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升至38.74美元/桶。
  个股消息面,三星集团计划分离旗下八家子公司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主席的职责,预计该举将会在本周五举行的各子公司股东大会中获得批准,此举标志着三星集团管理层愿意变得更加开放。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公布2015全年净亏损68亿欧元,为2008年来首度年报亏损,公司调整全年分红额度至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7%。其中投行及交易部获得15亿欧元分红,不及2014年的17亿欧元。
  德国运动型汽车生产商保时捷Porsche公布2015年全年利润上升6%至25.9亿美元。但预警2016年业绩表现将一般。2015年保时捷总计售车225121辆汽车,较2014年上升19%。
  德国时装公司Hugo Boss宣布大中华区145家门店中将关闭约20家,并对该地区其他门店进行翻新。全球范围内新开门店的数量将少于20家,去年其全球门店数量净增72家。

上一条:财经日报(160315)
下一条:财经日报(160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