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70216)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16         点击量1700

  财经新闻

  1.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改革仍是今年国企发展重头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资监管……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强身健体,更显活力。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102户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326.7亿元,上交税费总额2.1万亿元,盈利企业达96家,总体运营超出预期。

  一年多来,国企改革“四梁八柱”拔地而起,从“设计”加速迈向“施工”——

  2016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先后出台了7个专项配套文件,国务院国资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36个配套文件。“1+N”文件体系及相关细则,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

  “十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多家央企启动市场化选聘管理层,10家企业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在全国展开,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等5对10户大型央企重组整合……国企改革蹄疾步稳,扎实落地。目前,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已超过92%,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68%,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达到85家,央企总数减少到102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雏形初现。

  靠改革瘦身健体,国企轻装上阵挑大梁——

  管理层级多、法人户数多,一直是国企的“老大难”问题。改革要敢于向自己开刀,压减层级在所有央企全面推开。2016年,102家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2730户,93家企业法人总户数下降。仅中国远洋海运一家企业,就减少法人户数120多户。

  去产能,国有企业要率先。2016年,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分流安置职工33126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分流安置职工41945人;完成398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的处置和治理工作,安置富余人员11万人。

  “瘦身”是为了“强身”。压减助企业轻装上阵,成本费用持续下降。2016年中央企业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5元,宝武集团、中煤集团等14家企业成本费用同比下降超过10%。

  央企投资,如何杜绝“乱投”、又如何让企业“敢投”?2017年初,央企投资的负面清单制度出炉。负面清单把中央企业不能投什么讲得清清楚楚。有了负面清单,监管部门就知道哪些投资要过问、哪些投资由企业自己决定。有了负面清单,企业再不会“束手束脚”:负面清单里列出来的事项,别碰;清单之外的,企业大可“天高任鸟飞”。负面清单制度只是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的其中一项。定制度、设标准、划红线、防风险、强追责,国资监管突出“管资本”,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必须想办法、出实招,创造性地推动改革走向深入。”国务院国资委负责同志说。据介绍,改革仍是今年国企发展的重头戏,国资委将全面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改革试点,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2. 国资委: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资委15日消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日前于《国资报告》杂志发表文章。文章指出,今年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国有企业效益实现稳定增长。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力争同比增长3%、努力达到6%。当好振兴实体经济的排头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水平稳中有升,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实现重要突破。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通过深度整合重组,突出精干主业,持续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得到新的提升。深入实施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努力使监管职能定位更加准确,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监管方式更加科学,监管措施更加有效。国有企业党建得到新的加强。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解决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文章提出,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分类改革,落实中央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及配套措施,推进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中央企业对二级企业进行功能分类,逐层明确各级子企业功能类别。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支持中央企业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间交叉持股,大力推进改制上市工作,力求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10家中央企业子企业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继续推进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拓展授权内容,加大授权力度,积极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更加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企改革中的示范作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制订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出资人机构与董事会的沟通制度化,建立健全外部董事独立报告、董事会述职并接受质询、董事会决策失误问责追责、董事会内部制衡等制度,加快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推进企业经理层成员市场化选聘和职业经理人试点。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

  3. 京津冀重拳治霾:2017年冬季采暖期钢铁产能限产50%

  环保部近期在系统内部发布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将提出更为严厉的治霾措施。除北京控霾目标不变外,进一步调高了北京之外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具体控制目标。拟对AQI指数爆表的城市加大钢铁企业限产力度,2016年冬季AQI指数持续爆表的石家庄、安阳、邯郸和唐山等市,2017年冬季采暖期钢铁产能限产5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雾霾治理或将再次加压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环保部近期在系统内部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该方案由环保部牵头并会同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编写,将提出更为严厉的治霾措施。

  环保部等多部门曾经制定并发布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在内的多个文件。

  根据《征求意见稿》,为全面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目标,切实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在前述两个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治理力度,制定2017年工作方案。

  2017年是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十条”的终期考核之年。中国环科院研究员柴发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是制定《征求意见稿》的最重要背景。

  柴发合分析,从各地治霾的进度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进展快于“大气十条”制定时的预期,但从空气质量达标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治霾进程仍需加速。

  春节过后,雾霾再次笼罩北京。在全国的空气质量污染地图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重灾区,尤为受到关注。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下降25%,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同年同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进一步提出,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PM2.5年均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山西省、山东省下降20%,内蒙古自治区下降10%。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根据《征求意见稿》,除北京控霾目标不变外,进一步调高了北京之外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具体控制目标。

  具体来说,2017年天津市PM2.5年均浓度目标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0%,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河南省分别为62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64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1.4%、11.7%、11.9%和12.3%。

  而根据2016年7月发布的《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2017年河北省PM2.5年均浓度只需达到67微克/立方米左右。这意味着河北的治霾目标或将再次加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根据“大气十条”的要求,河北和天津等地实际上在2016年底已经完成了PM2.5年均浓度2017年比2012年下降25%的目标。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实施范围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河南郑州、山西太原等“2+26”个城市。

  根据《征求意见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

  为此,拟通过7大措施、25项细化措施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具体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大工业大气污染整治、冬季取暖工业错峰限产、严控机动车排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此前的《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也曾针对传输通道城市工业企业提出工业冬季取暖错峰生产的措施。

  具体而言,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对污染物传输通道城市工业企业实施生产调控。水泥、铸造、砖瓦窑行业除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生产线外,全部停产;除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机组外,未达到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全部停产。钢铁行业根据污染排放绩效水平进行排序,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实行停产。玻璃行业生产燃料全部更换为天然气、集中供应的煤制天然气或电等清洁能源。电网公司按照上述错峰生产要求加强电力调度。

  对比之下,《征求意见稿》提出采取错峰限产措施的行业影响面更广,措施更为严厉。国家拟对AQI指数爆表的城市加大钢铁企业限产力度。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按照污染绩效水平,制定错峰停产方案。

  2016年冬季AQI指数持续爆表的石家庄、安阳、邯郸和唐山等市,2017年冬季采暖期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

  同时,国家拟实施电解铝、化工类企业错峰生产。冬季采暖季,电解铝限产30%以上,以停产的电解槽数量计;氧化铝企业限产50%左右,以生产统计;碳素企业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全部停产,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限产50%以上,以生产统计。

  再者,医药、农药企业在冬季采暖季全部停产,由于民生等需要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报省级政府批准。

  金融市场

  1. 收评:沪指尾盘跳水放量跌0.15%五连阳终结 银行股领涨各板块

  昨日收盘央行发布了1月金融数据,此前诸多机构预期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超过2.5万亿的天量,但最终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3万亿元人民币,低于预期,不过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74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此外,1月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1.3%,预期11.3%,前值11.3%。1月M1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4.5%,预期20.2%,前值21.4%。1月M0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9.4%,预期8.9%,前值8.1%。当月M1-M2“剪刀差”大幅缩减为为3.2%,连续第七个月收窄,创1年新低。

  九州证券邓海清认为,此次天量社融可以部分解释2月3日的逆回购利率加息,是国家层面防风险和去杠杆的重要举措。由于2017年与2016年通胀大概率水平相当,因此央行货币政策更取决于防风险和去杠杆,如果2月社融继续高位,则央行必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今日央行进行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5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此外,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600亿元逆回购到期。今日净回笼1400亿元。

  短期流动性收紧趋势依然在继续。隔夜shibor报2.2658%,上涨0.48个基点。7天shibor报2.6270%,上涨(更正:非下跌)0.62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4.2394%,上涨2.46个基点。

  不过,投保基金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2月6日至2月10日)保证金净流入309亿元,为连续第二周净流入,节后保证金合计净流入803亿元。此外,期末保证金日均余额由前一周的1.18万亿元增至1.31万亿元。

  并且自去年11月以来,资金通过信托渠道大举入市的势头逐步显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成立的证券类信托产品,其募集资金量环比大幅增长145.92%;去年11月成立的证券类信托产品的募集资金量,环比则大增133.26%。信托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权益类资产正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信托资金作为相对敏感的资金,其入市行为或具备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沪指5连阳后,今日A股遭遇下跌。沪指开盘报3215.46点,跌0.08%。深成指开盘报10259.95点,跌0.05%。创业板开盘报1911.04点,涨0.09%。在银行和上海国资改革板块带领下,沪指低开高走,震荡上扬,午后沪指涨幅一度冲高至0.55%,但随后三大股指震荡下挫,纷纷翻绿,临近尾盘一波小跳水,题材股跌幅较大,拖累创业板一度跌1%,截止收盘,沪指收报3212.99点,跌0.15%,成交额2579.7亿,5连阳终结。深成指收报10177.25点,跌0.85%,成交额2617.9亿。创业板收报1892.36点,跌0.89%,成交额700亿。

  板块方面,银行、上海国资改革、深圳国资改革、新股与次新股、电力改革等板块涨幅居前,建筑材料、有色金属、钢铁、黄金、煤炭、航运等板块跌幅靠前。

  截至2月14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144.9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03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719.39亿元,增加1.66亿元;两市合计8864.33亿元,增加17.69亿元。两市融资余额两连升。

  海通姜超指出,未来的3个月经济有望保持短期稳定,而通胀短期回落有望改善货币紧缩预期,从而带来金融市场难得的交易机会,无论股市还是债市,但在6月份以后,仍需防范美国再度加息、CPI再度反弹以及央行紧缩预期重来、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等多重风险。

  2. 收盘:全球股市一片欢腾 美股连续第五日刷新历史新高

  美股周三(2月14日)低开高走,三大股指连续第五日同创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录得三年半最长升势。

  截至收盘,道指收涨107.45点,涨幅为0.52%,报20611.86点;纳指涨36.87点,涨幅为0.64%,报5819.44点;标普500指数涨11.67点,涨幅为0.50%,报2349.25点。

  提振美股的因素有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在白宫与Target Corp.、J.C. Penney Co.和Gap Inc.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共进早餐,称税改是真正影响美国经济的最佳机遇之一。特朗普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一项“大规模”税收计划。

  且昨夜众议院金融委员会表示美联储主席耶伦为众议院准备的证词与周二在参议院所作证词基本一致。即美联储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某次会议上升息。

  Commonwealth Financial Network首席投资官Brad McMillan称,“一年前,如果叶伦这样讲话,市场可能会很不安,因为基本面非常疲弱,”但现在,如果美联储升息,不会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因为人们对基本面有足够的信心。” 

  此外,美国公布的1月CPI同比、环比均升至逾四年来新高,通胀、零售销售和制造业三大数据表现远超市场预期,令投资者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升温。

  其他市场:欧洲STOXX 600指数收涨0.34%,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黄金反弹0.6%,油价小幅下挫。


上一条:财经日报(170217)
下一条:财经日报(1702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