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9010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1-02         点击量1778

财经新闻

1. 去年12月制造业PMI指数49.4% 两年多首次低于荣枯线

2018年12月3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当年1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也低于50%的荣枯线。而这也是这一指数在2016年7月之后,首次录得低于荣枯线的数据。

记者注意到,从构成PMI数据的五个分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上来看,有三个分项都低于50%的荣枯线。

其中,根据国家统计局介绍,本月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产品订货量有所减少;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降幅有所扩大;从业人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称,近期受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稳中有变。具体来看,市场需求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预期趋于谨慎。同时,一些行业逐步进入生产淡季,企业对近期市场预期谨慎。

而中泰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杨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本月PMI指数的多个关联数据走势指向收缩。例如,1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6%、45.9%,分别较上月回落0.4个、1.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或受前期抢出口效应逐步消退影响。而进口景气度再度落至年内低点,反映内需放缓。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的差值为3.1%,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也指向内需收缩。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本月生产指数为50.8%,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对此,赵庆河也分析称,虽然制造业PMI回落,但生产继续保持增长,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本月生产指数继续处于扩张区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14个行业的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制造业位于57.0%以上,且景气度环比上升。此外,赵庆河还强调,2018年,制造业PMI均值为50.9%,表明全年制造业总体保持增长。

2. 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重要阶段。我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发展,愿同总统先生一道,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经验,落实好我们两人达成的共识,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让两国关系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特朗普在贺信中说,2019年1月1日是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纪念日。多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发展合作和建设性的美中关系是我个人的优先事项。我们强有力的友谊为两国在未来数年取得伟大成就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3. 林郑月娥:香港政府考虑大幅增加土地供应

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12月31日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交报告,就整体土地供应策略和土地供应选项作出建议。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必须多管齐下,大幅增加土地供应。

专责小组建议特区政府优先研究及推展8个获主流民意支持的土地供应选项,预计共可提供约3000公顷土地。这8个选项包括3个短中期选项和5个中长期选项。

专责小组于4月至9月举行公众参与活动,收集逾2.9万份问卷、6.83万份书面意见,并以电话访问约3000名巿民。

林郑月娥表示,专责小组举办的公众参与活动历时5个月,其间接触各行各业民众,不但提升公众对土地供应的认知,更有效推动社会对不同土地供应选项作出讨论和取舍。

她说,政府制定了新房屋政策,包括增加公营房屋比例、为不同收入群组建立置业阶梯、把资助出售房屋定价与市价脱钩、改拨私人房屋用地作公营房屋用途等。只要有足够土地供应,政府有信心和决心解决长久困扰市民的房屋问题,为社会重燃希望。

林郑月娥还表示,下一阶段工作是集合相关政策局和部门的力量,全速觅地造地。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于2017年成立,成员来自不同专业界别,以全面、宏观的态度检视土地供应来源,评估土地供应选项,并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向特区政府提出建议。

4. 百强房企去年拿地货值破10万亿 26房企拿地超千亿元

2018年,虽各地土地流拍现象很多,但率先降价促销拿回销售款的房企仍然抓住了市场机遇,储备了不少土地。

据克而瑞地产研究统计,2018年全年, 销售TOP100房企拿地总货值超过10万亿元,较2017年降幅达到13%,其中,26家房企全年拿地货值超过1000亿元,22家房企拿地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总体来看,2018年,房企更倾向于收紧投资准备“过冬”。

10强房企拿地货值占一半

融资承压、市场下滑、土地降温以及政策紧缩等诸多因素,导致2018年房企拿地较上年相对谨慎,且加速资源流向规模房企,但强者恒强的局面未变。

分梯队来看,TOP10企业新增货值、建筑面积集中度均在50%以上,可以说前十的规模房企瓜分了百强50%的地块,而TOP3企业更是占到百强的24%。《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全年,拿地货值超过5000亿元的是碧桂园、融创中国、中国恒大和万科地产,其拿地货值分别为9987.3亿元、8782亿元、7731.6亿元和6707.6亿元。

对此,克而瑞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融资收紧,规模房企融资成本低、流动资金足、融资渠道广等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销售额不断创新高,以及在高周转模式带动下,多数规模房企在2018年上半年仍热衷于补库存。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房企的拿地销售比有所降低。据克而瑞统计,2018年TOP100企业拿地销售比为0.38,较2017年0.59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从各梯队来看,无一例外大幅下滑,一方面是这些房企在去年销售规模增长较快,例如富力、金科早在去年前10个月业绩就已经突破千亿元,另一方面,对市场持谨慎态度,导致其在投资拿地上相对保守,阳光城、泰禾、融信等企业拿地金额较上年下滑幅度较大。

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在2018年上半年“冲规模、扩土储”,下半年“紧投资、稳现金”的全年走势下,百强房企投资布局也更多聚焦在市场热度高的三、四线以及中西部高能级二线城市。

事实上,《证券日报》记者也在采访中获悉,尤其是上半年,很多上市公司去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抢地,抢到地的房企基本都付出了比预期高的代价。下半年市场变化后,三、四城市土地出让才不那么火热,但仍有房企在赶末班车。

克而瑞认为,对比各房企2018年新增拿地单位货值和2018年销售均价可以发现,有50%的企业单位货值较销售均价下降,这也与去年房企热衷在三、四线拿地相互印证。在TOP20企业中,绿地、新城、招商等降幅均超过20%,新增土储向三、四线城市倾斜明显。

即便三、四线热度开始衰退,但全年仍有半数企业投资在下沉,一方面是希望赶上三、四线的末班车,另一方面是平衡布局结构。

据克而瑞统计,从2018年百强房企布局选择来看,地域聚焦的投资策略明显。能级选择上,三、四线依然是多数房企的首选。房企在三、四线新增土储建面占比接近六成,比二线城市高出20个百分点,一线城市受到供应紧、出让条件苛刻等因素影响,仅有4%。

但从四季度来看,此前需求过度透支、棚改力度衰退的效应逐步显现,部分三、四线城市市场降温显著,在整体谨慎投资策略下,房企开始收缩对低能级城市投资力度,并逐步开始回归二线。数据显示,四季度典型房企在二线城市投资拿地建面占比已基本与三、四线持平。

克而瑞预计,在谨慎投资预期下,2019年房企拿地规模会继续下滑,投资拿地更趋于理性,通过快速扩大土储来冲击规模暂时告一段落。2019年无论是龙头房企还是中小房企,整体的投资态度都将进一步趋于保守,安全过冬成为房企的共识。

金融市场

1.元旦假期,主要金融市场休市


上一条:财经日报(190103)
下一条:财经日报(1812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