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要不要去远方?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林小白         时间:2019-06-11         点击量2409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流行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问题反复出现在脑海里:我们为什么要去远方?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成了困惑人的问题。

  伊说:难道你想在这座小城市待一辈子?

  对于生活的城市,伊有一种本能的厌倦,她希望有新的刺激,在这新刺激里寻求到新的希望,不至于让生活一成不变,从而陷入乏味的泥淖。毋庸置疑,大抵多数人也是如此,害怕重复,日复一日,毫无新意,这是致命的生活模式,除非选择麻木,并习惯这种麻木。

  年少的时候,怀着一种憧憬,希望能够仗剑江湖,梦想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在理想的道路上践行着,念完高中之后,填报的志愿是北方的某所大学。若要问当初为何选择去遥远的北方,无非也是想逃离生活过多年的城市,浅显而直白地说,也是想寻求新的刺激,这与伊的想法有雷同之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新的开始,能够给人带来无数的幻想。

  新鲜过后,是莫名的思念。思念家乡,也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忽而发现,原来要融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有多么的不易。且不说语言上的隔阂,全国通行普通话,似乎也不会多大的阻碍,然而真正到一个新环境时,完全不像那样一回事儿,不是每个人都会普通话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用普通话交流,举例来说,你在异地他乡的街头买份煎饼果子,总不能要求对方用流利的普通话与你对话。当然,语言只是一方面,还有很多因素也得纳入考虑之中——饮食习惯便是其中一种。

  和伊去云南大理旅游,品尝当地白族菜肴,菜式已经模糊了,只记得十分寡淡,吃个一两次倒也新鲜,若是长期以此为食,那还了得?工作的缘故,去南宁搞旅游推介会,印象里走进餐馆,扑鼻而来的是一股螺蛳肉的味道,许多菜品上来了,鼻子里还是那股味道,螺蛳粉是南宁的特色,但长期食用,估计也会很不习惯。这时,难免想念起家乡的风味来,平时觉得腻味的小吃,彼时也觉得亲切。

  少年时期的侠客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细枝末节,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谁能避开?

  在外面打拼的人这种感悟或许会更深刻一些,在深圳谋生那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内心开始琢磨:如果要在这里扎根下来,我需要攒多少钱?首先,得有个房子吧,不能一辈子租房子。那么,问题来了。要在深圳城区买一套房子,按照90平米算,少说要180万左右,换句话说,至少工资每个月有2万左右才敢去想,即使每月有两万工资到手,刨去生活开销,一平米的房子也买不上,按照两个月买一平米,一年不出意外才能买六平米,要买90平米的房子,要奋斗十多年……这样一看,“远方”就显得昂贵了许多。

  这些年来,辗转去了一些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合肥……有的地方待了一段时间,有的地方路过,有过短暂的停留。最终还是回到了最初生活的城市,在熟悉的地方有了工作,开始早九晚五的生活。慢慢地,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伊说:就这样被生活打败了,准备在这座城市待一辈子?

  我笑笑,也许吧。不过不完全对,对于远方,我依然憧憬,依然会去远方,心永远在路上。不过是换种方式而已,不想再为生计而奔波远方,而是揣上足够的钱,去想去的地方转转——有什么理由拒绝远方的诱惑呢?我们之所以要去远方,想一想,其实理由也在于此——理想不灭,脚步不停,如此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