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又如何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李立红         时间:2019-06-26         点击量2446

  又到了一年高考季,莘莘学子在做最后的拼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现在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考上大学没有问题,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是个问题。如果不计较大学的好坏、不计较费用多少,想读书的人都可以有个大学上,因为有的大学(主要是专科、高职)门槛很低,几乎到了有分就可以上的地步。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没有谁不能上大学,最后都有个地方再读几年书,不至于小小年纪过早地流落到社会,无所事事。

  去年,上北京一所高中学习,他们介绍说,在大城市,一流的优秀高中生选择到国外留学,他们根本不考国内大学,再好的大学都留不住,二流学生选择上北大清华,其他的学生才考一般类大学,很多学生还愿意考本市的专科,以便于留到北京。

  既然这样,问题就来了,考上大学,然后呢?

  多少孩子把考上大学当成了终极目标,所以,上大学后,放纵自己也就不足为奇:宿舍乱七八糟,卫生堪忧,像一个猪圈;一天到晚,昏天暗地地打游戏;大吃二喝全身心地交异性朋友;上课全神贯注地摆弄手机,或者干脆翘课……去年,曾去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办事,临近期末考试,图书馆座无虚席,一座难求,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又是一番景象,学生大多在鼓捣手机,真正撒下心学习的寥寥。

  他们只是看起来在学习,只是为了安慰自己,找个心理平衡。如果没有稳定的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只是一句空话。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最该用知识充实自己的时候,在最该规划自己未来的时候,他们放弃了自主权,滥用了自由。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的教育制度就存在严重缺陷。

  国外的义务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广博,注重的是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书中的结论。据资料记载,胡适在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时,适逢小学新生开学,他跑去偷听,整堂课的内容就是,孩子们跟着老师反复朗读这个誓词:“我保证使用我的批评才能,我保证发展我的独立思想,我保证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能够自作判断。”这段誓言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为美国小学生亲自撰写的,并延续至今。

  写到这儿,我都觉得惭愧,人家小学生都知道运用批评的武器,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而我们呢?到了成人,都没有这些能力,还人云亦云,还不断地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把它写在本上,背下来,以便应付考试;还抄袭别人的论文,为评职称之用;到了成人,还扔不掉奶嘴,成为巨婴。

  从古至今,我们培养的都是乖巧的孩子,顺从的孩子,提不出异议的孩子,人家培养的是活生生的独立的人。这差距无异于天壤之别。没有独立的人格,到哪里都是委身于人的奴才,到哪里都脱不了听命于人、受制于人的命运,因为我们已经不习惯运用头脑思考了,那个大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争取更大的利益,而不是更多地接近真理与智慧。我们已经不习惯运用自由了,因为所接受的教育中,没有自由的概念,只有管束之后,还是管束,不能越雷池一步,即使给你自由,也不会用了,它彻底生锈了。

  被绑架在高考战车上,学校只能戴着镣铐舞蹈,你看,到处都有超大型高考工厂,批量生产高考产品。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封闭管理,完全把学生与外界隔绝,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培养一种能力,即解题能力,学生除了做题,别无所长。没有自由,没有人性,只有分数,连排队买饭的点滴空闲时间都用在背单词上,这样的教育已经严重脱离了教育的初衷。

  记得儿子上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回家说,他们班大多来自一个高考分极高的省份,他们同学只知道学习,连起码的为人处世都不会,去找老师办事都需要陪同,不会说一句话,真郁闷。还好,不是只会打游戏。一次和儿子视频,说到最近很心烦,原来他现在带领的团队里就有这样的奇葩,国内一所名望很高的大学毕业,业务没得说,呱呱叫,但只能单兵作战,自私得很,一旦需要合作,就会埋怨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弄得全团队一致想把他退货。这种团结协作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光靠上大学后培养恐怕很难。

  值得欣慰的是,新高考制度改革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纳入其中,但愿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品的体察,对人的素质的界定,虽然这样会带来操作层面的艰难。

  我无意诋毁中国教育的成就,毕竟,教育失败,作为教师也没什么光彩。但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人,真心希望教育能回归到本质上,回归到常识上。

  教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行业,就像你没有飞行技能,就无法开飞机一样,需要有专门的培训才能上岗,谁能无师自通呢?

  家长也如此。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孩子父母,参与了教育孩子,所以就懂得教育,谁都可以说说教育,殊不知,虽然家长可以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但一旦教育失败,就是满盘皆输的结局。我不否认有些家长大字不识几个,却把孩子培养得非常出色,那是朴素的言传身教,但现在形势下,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应该掌握基本的常识,不能任性,更不能出现偏差,比如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位朋友曾经多次请假,去孩子所在的大学,为他打扫卫生,洗衣服,清理备品。更有甚者,还有跑到孩子学校附近租房子,专门照顾孩子,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可父母这样做,孩子领情吗?报考中,很多孩子都不愿意考本地大学,原因大多是不愿意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他们要高飞,越远越好。报考大学的专业,往往也是家长做主,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说,除了做题,根本没有爱好,所谓特长就是花钱学的那些根本不喜欢的才艺。

  想一想,我们做了多少一厢情愿的事啊,却还不自知。

  有人以为,自理能力待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有了,用不着培养,只要学习好考上大学就行。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记得90年代,学生骑自行车的还很多,学校车棚总是车满为患,不得不重建一个大的,现在,车棚已经闲置一大半,原因是孩子上学不是家长送,就是坐校车或公交车,不用骑单车了,甚至有家长说,怕孩子骑单车半路出事。哎,连上个学骑单车都害怕出事,这样的家长还能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被呵护得无微不至,还能有什么担当?

  有一个朋友在女儿考上大学后,每天交给她50元钱,负责家里的买菜做饭收拾屋子,并每天教孩子做一样菜。到上大学时,孩子已经会做一桌子菜了,她很有成就感。孩子的同学很诧异:女孩怎么能做饭呢?以后成家了都是你做,多累啊,那是应该男人做的啊!这个女孩说,我可以不做,但我不能不会做,这是一个能力啊,以后,不管怎样,我都饿不着了。细想想,什么也不会的女孩以后成家了,在家里负责什么呢?只是喝三吆四?而谁家又缺颐指气使的女人呢?

 我为这位朋友的做法点个大大的赞!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是生存的能力,连生存能力都没有,其他的就免谈了,即使你得再高的分数又有何用?

  一个好友孩子今年研究生毕业,非常优秀,应聘到南方一家大公司。一天,我们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好友问我,你家孩子上班时,你送了吗?我诧异,都23岁上班了,还送什么,自己去呗。可我不放心呢!孩子愿意你去吗?不愿意。那就尊重孩子的意见吧,相信他。

  回想起来,我怎么这么放心呢,我开始自责,是不是我这个母亲不心疼孩子,不负责任啊!孩子从东北去深圳,那么远的路,还要换乘飞机,我就压根没想过要送他。但转念一想,孩子总归要自己飞翔的,你已经为他插上一双翅膀了,这双翅膀不是施舍给他的,是他自己历练的,家长不可能永远陪他一起飞,放飞是最好的选择。

  基因遗传暂且不计,孩子生下来应该都是一样的,因为教育的不同,孩子才有所不同。考大学在笔直的漫长人生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弯曲,趋向了孩子自己,那是他独立的开始。放手吧,我们的学校与家长,这世界离开谁都能转得很好,抱着的孩子怎能长大!如果没有独立的意志品质,没有经过跌倒后的反思,没有跌跌撞撞的成长,孩子永远长不大。

  长不大的孩子,你能指望他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