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水浒传》故事外的事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闫广慧         时间:2019-11-11         点击量2010

一部《水浒传》能让人百看不厌,百看常新必然有它独到和引人入胜的地方。这魅力一方面是作者放在明面交代清楚的,一方面则写得看似漫不经心,其中却另有玄机,这就靠读者自己去发现和揣摩。“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 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架构技巧,如果不费心精读细读难免会辜负作者的良苦用心,更会错过一番美景良苑别样洞天。

北宋就有上班签到考勤制

《水浒传》的第一回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注意。高俅通过才艺表演得到了端王的赏识,随着端王晋升皇帝,高球星也转身成了高太尉。高太尉新官上任第一天,令人拿来花名册要与诸位属下认认脸儿,结果高太尉点到的名字都喊了“到”,唯独一个叫王进的连喊数声没人不吱声。旁边有同事为王进开脱,说“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领导大怒,质问既然是告了病假为什么还有“手本呈来”?“呈手本” 字面的意思是递名帖 ,名片。在北宋的考勤制度中,却就是成了一种防止旷工的有效考勤制度。于是,在家泡病假却让人替签到的王进,被高俅从家里拉了来狠狠给熊了一顿,还差一点儿挨了处分。

北宋人吃的茶和喝的酒

在《水浒传》中多次提到北宋人喝茶不叫喝茶,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吗?阳谷县潘金莲家的隔壁,住着一个孤寡老人王婆。她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大的茶肆。同时她还从事说媒、接生、卖估衣、针灸看病和掮客等多种职业。王婆卖的是什么茶,如果我们不了解那时的吃茶习惯很容易和我们现在的饮茶习惯搞混。

王婆的茶肆中,西门庆来消费,还有一套点茶的程序。点茶不是直接将茶叶放入杯中泡或搁到锅中去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做成茶粉(类似我们喝的速溶袋装茶)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调成稠糊状(又类似现在北方人喝的油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搅动,茶沫上浮,形成粥面,然后就可以吃了。北宋人吃茶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一些姜片、盐或其他调味品。所以,王婆要问西门大官人吃酸的梅汤还是甜的和合汤或辣的姜茶。 

梁山的好汉没有不喝酒的,其中要数鲁智深、武松、李逵最海量,他们动则就是成碗成坛的狂饮。那么那时的人真的有那么大的酒量吗?我们古代的酿酒到了蒸馏法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的高度酒(和现在的高度酒还不能同日而语)。武松景阳冈的十八碗“三碗不过冈”应该是度数比较高的黄酒。而通常他们喝的大都是类似于米酒的饮料酒。这种酒一般不会醉人。所以,我们还是不要被现代概念所迷惑,多了解一下那时人的生活和饮食状态。

老鹤尝试换个视角,从《水浒传》的文字中找寻一下与故事无关,却与北宋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真实。这些背景知识隐藏在文字的细节末梢中,不易被发现,老鹤愿以并非专业的解读来与诸友分享读书的快乐。

(文章有删节,点击这里查看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