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生命之上的奔跑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云馨         时间:2020-07-29         点击量1973

生于眉山,历经官场沉浮,后客死常州,近30年的飘泊人生,世无他人。而他,随缘自适,旷达脱俗,如一只孤鸿,穿越宋朝的时光,从中国版图上走来,走过千山万水的历程,消融在远天的江水风月之中。

隔着漫长的时空,万千个视角不同的目光,聚焦于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在时光中如星曜般灿烂。他,就是苏轼!几经沉浮,但从不消沉,胸怀旷达豪放,坚守本真,用蹒跚而坚定的脚步,逆行中,走出了生命的精彩!

都说人生是一趟充满期许的旅程,总有一段经历需要独自面对。而他的人生之旅是在曲折多变的政治生涯中度过的,既有高居朝堂,春风意满的风光,也有九死一生失魂落魄的境遇。一千年来,世人多艳羡他的丹青妙笔、靓词佳句,敬他卓尔不凡的傲骨风格,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他是在历经风雨后仍遗世独立,仍可保持乐观奋发的高贵品格呢?

他天资聪慧,满腹经纶,诗文书画皆精。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声名大噪。本欲大展身手,但因家庭的变故,朝野的纷争,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乌台诗案”使他蒙受牢狱之灾,最终落得一个被贬黄州的惨淡结局,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苦难历程从此开始,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屡遭贬谪,连年漂泊,转徙不定,他沉痛而坚定地驾驭着自己孤独漂泊的小舟,勇敢前行,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人生的跌宕起伏,可谓是逆旅!

黄州五年,因无实权,半公半作的闲暇生活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审视自己,淡看变化,放归自然。农耕生活使他的诗情勃发,有更多的时间博古通今,从而创作出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黄州三绝”,即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回首自己大起大落的仕途及坎坷的政治生涯,他用顽强的意志,消减失落与痛苦,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奏响豪放派激扬的乐章,在孤苦中酿就旷达乐观的精神,成就了他登峰造极的文学成就。

绍圣元年(1094),一顶“讥刺先朝”的罪名,让他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降官,最后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惠州在岭南,当时属瘴疠不毛之地,远非黄州内地可比。在他认为:惠州虽远,又有什么不可以养老的呢?他没有颓废消沉,反而随遇而安,他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内心的豁达,所以快乐,这就是他晚年贬谪生活的一大特点。他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情深意笃,事必躬亲。倡议并资助修筑惠州西湖一堤两岸的交通要道,把惠州丰湖变为了名传后世的西湖,筑起的苏公堤成了他人生不朽的丰碑,他以仁爱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赢得了百姓爱戴。最后却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精神境界,他用自己伟大的品格,坚定而自信的脚步,走出了让人敬仰的生命高度!

1097年,朝廷一纸诏书,又把他贬到更加荒远的海南儋州,他的人生之旅越走越远。面对儋州“食无肉,出无舆,居无屋,病无医,冬无炭,夏无泉”的“六无”世界,他淡然一笑,淳厚的民风,质朴的百姓是他心中的不舍。他在儋州办私塾,为当地百姓传播文化知识,他让儋州告别了懵懂,走向了文明,让这块未被开发的土地,逐渐繁荣昌盛。在被拘管海南的日子里,他头顶大雨,冒雨歌行,可以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性格的总结,洒脱中略带一点儿玩世不恭。而他,也在这块成长的土地,以坚韧而执着的脚步,留下了满腔的热情,留下了正直淳朴的博爱之心。1100年徽宗即位后召旧臣北返,他得以生还,饱经沧桑的他不由感叹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对自己三十年谪居生涯的真实写照。

他的一生都在积极入世,后辈们爱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博学多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对待历时三十年的灾难,所持态度是“随缘自适”。记得他被贬黄州时,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他被困于屋外,在苍茫的月色下,一个人拄着拐杖听江水波涛的声,人生的种种困顿与不如意涌上心头,于是,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在世事的纠葛当中寻求一种心灵的解脱,让心像一片小舟那样,自由自在地漂浮在江海之上,不再受功名利禄的束缚。

有人说:学会沉静地面对,才有资格让心灵孤独,灵魂才有资格飞扬。

面对多舛的命运,他从未低头,总能“无所往而不乐”地洒脱应对,这才使他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得以自我排遣。在他窘困的生活中,他不为进退成败,生死荣辱所羁绊,能留恋于山水之间,做了江水风月的主。他长期受斥外任,使他在艰难险迫中放旷逍遥,能逆境顺处,振作有为,反而成就了他旷达的胸怀,而这种傲人的胸怀正是形成他豪放词风的内在因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出自他的《临江仙•送钱穆父》,是一首送别好友的诗,这首词也是他旷达性格的代表。每每诵读,心生感慨。这两句诗写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慨,更是将寄情于天地的豪放,表达得淋漓尽致。

美好与艰难总是在路上平行而进,他背井离乡,脚下的路越走越远,而他的官却越做越小。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却敢于直面惨淡的一生,活得洒脱,过得超然,以一颗仁爱之心将惨淡的人生活出别样的精彩。一种际遇,成为世人注目的一个光源,成千上万的人,开始追忆和怀念他逆行的灵魂。他的声望从过去传颂到现在,传送给后辈,冥冥之中,把目光投向这虚幻中的画面,他得意之后的逆时,逆时之中的落魄,落魄之上的放达,都成为后人难以抵达的境界。在宦海升沉三十年,他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通书信,各种文章数以千计。他并非不懂官场,随缘自适中坚守本真,走出了那片开阔广大的世界,他用逆行的脚步走出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持一怀真情写出岁月之书,创造了人生的辉煌。而他伟大的身躯,在时光的隧道虽渐行渐远,却成为世人亲和而敬仰的影像。

时光荏苒,不过眨眼一瞬间,在短暂的时光之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不是谁都能拥有的。背起行囊,我们都是远走他乡的行者,而人生的每一站,却有着不同的风景。虽然苏轼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可也正是因为他面对人生中种种挫折,始终能保持乐观,旷达,豪放的态度,超然物外的品行,才更让我们欣赏他、敬仰他。他的经历也告诉世人,人生就是一场自我博弈的过程,平坦顺畅也好,泥泞低谷也罢,都应该学会坦然面对。该放下的放下,不如意之时坚持自我,看透了而不脱俗,看破了而不遁世,完善自己,自我追求方能有所收获,也才能活出人生的洒脱和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