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大气方显境界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喻芷楚         时间:2021-03-11         点击量1622

有关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他的故事无论是传说还是正史都是以一种正面形象存在。他的故事或庄或诙谐,引人欣赏。

他生在北宋文风开明,宽容时期。他的乐观大气如同那个朝代的气象。虽说北宋在政治上呈积弱形式,但整体国家经济科学却超前发达,经济繁荣。懂得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而其实苏轼是很懂得搞生产的。他是个喜欢实干的实干家。所以在他少年得志,仕途却坎坷不平他没有沉沦,在杭州黄州惠州儋州都留下了他与民众之间的合作促进当地生产发展。这不得不说得益于他的博学儒释道具通晓,进退自如,这便形成他乐观大气的精神。

儒教讲究入世,佛教讲究无欲,道教讲究无为。他融汇三教精神令他淡定,自觉与环境相融,不僵硬面对世事。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容一方天地给朋友合群,一方留给自己独处。不以利益为目的,不以己为中心,在碰撞摩擦中总结自己,审视自己。

冯梦龙有《警世通言》其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写了一个东坡和王安石之间有关菊花的故事。

一次东坡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不在,桌上却又一首未写完的菊花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看后不由笑王安石缺乏基本的菊花常识。想菊花本该在枝上蕉枯烂叶,哪里会落在地上满地金?于是有意告诉王安石诗句的错误,续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那意思就是菊花不像春天里的花朵会落,我这样同你说,您的诗需要好好斟酌认真思考。待王安石回来看见,拗相公心里这个气,面色沉了沉,等待一个时机把他贬到黄州做副团练使。

东坡无辜,却无奈,举家来到黄州,当年九月重阳在好友陈慥家花园赏菊花,发现菊花花瓣落地成金,一下恍然大悟,想起在王安石菊诗后面的续诗,惭愧不已,想难怪自己被贬黄州,原来是拗相公为让他明白菊花也有凋谢落地的。

当然这个故事纯属虚构,仅仅是冯梦龙的话本故事。意在表现东坡爱逞口舌之快,表现自我才能,然后是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又在错误中自省。发现错误承认错误,因而也在不觉中有了一份大气,没有在发现错误死抝到底。故事表现出两个文人之间的治学态度。

古人写诗是一字都捻断数根须,何况是一种植物知识?其严谨态度可想而知,无疑是令人敬佩的。

记得有一次和女儿聊天,天南地北的,聊着聊着不觉聊起她的语文老师,女儿依次对她从一年级到高中的语文老师下了一个定义。她对初中语文老师用了狂妄自大四个字,高中语文老师则用傲而不骄,豪而不狂。

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她于是告诉我几个有关他们的故事。

初中语文老师是位三十出头的女性。一次,她布置学生抄好句好词好文。女儿抄了一篇她没读过的文章,她阅览后说她没读过这样的文章,不属于好文之列,即刻命女儿重抄。女儿不服气,说如何不是,他明明是当代著名作家,而且拿出那本书做证据。原来是美籍华人作家刘墉的《雪的千种风情》。老师看后哑口无言,因为在学生面前落了面子,心中不忿,以后对女儿甚是苛刻刁难。

幸亏女儿语文多有我辅导倒也不怕,只是作为一个老师竟然如此小气,没一点大方,小肚鸡肠未免惹人耻笑。

上高中了,语文老师是位年轻的男性,二十七、八。他喜欢女儿的思想活跃,阅读广博,从几次作文审阅中可观女儿的语言容量、阅读容量,随后指任她做语文课代表。

女儿亦从老师身上学到读书,如何鉴别欣赏文章。他们会经常组织辩论小组讨论会,针对一篇文——有名篇赏析也有学生作品。

老师教会了学生们自信,教会了学生审读文章。这不得不说与如何做人,如何尊重对方息息相关。

作为同是语文老师,他们的差别即在于一个死要面子,强差人意。另一个富有灵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学生,释放出友善。有书和学生一起读,学生有新书也与他一起读,一种互信在师生间形成。

记得女儿那时买回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读到近尾部我嫌弃它枯燥乏味,扔到一边。有一天女儿问我书还看吗?不看语文老师要借去看。我哦声说拿去就是,只是书以后再没拿回来。

前两年,我曾整理书柜想起《百年孤独》,不免问女儿。女儿回说高中毕业没啥送杨老师送《百年孤独》最好,因为他说他最喜欢里面一句——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不难看出杨老师对待与学生的态度,他觉得学生就是他生命所有的灿烂。

一个学生两段不同的师生关系记忆,前者几乎是憎恨与嘲笑,后者则是亲和与尊重感谢。

这其中说明什么?无他,不过是信任和尊重,一个人的气度。前者气量小,狭隘;后者气度雍容大气。

东坡在他的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气度宽宏大量,与王安石真实的关系其实也是才子惺惺相惜,不过政见不同。王安石在东坡乌台诗案冤狱期间并没有在朝庭,与冯梦龙的话本故事是有很大出入的。王安石因为改革派内部发生倾轧,被罢相退居南京半山园。得知皇帝想杀东坡说了“岂有盛世而杀才士乎”的话。由此可见王安石在东坡危难之际表现出来一个政治家的气度,也有对东坡文采的欣赏。

气度决定一个人格局和境界。

东坡虽然少年得志,仕途却坎坷,这份坎坷来于他内心对民生的远见,对政体实施态度。他遵从内心看到的东西,不违背自己的想法给出自己的意见,因而能在他一路被贬摘的生涯中保有一颗少年初心。我们知道一句网络很熟的诗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这句正是化自东坡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这阙词有序言: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好像是在写羡慕朋友,得佳偶天成,其实何尝不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得良妻贤惠,得美妾聪慧,被贬天涯归来依然是少年性情。

这不得不说拥有足够的气度才能显示足够的气场以成全不凡境界。

也就是所谓唯大气方显境界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