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朋”道“友”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唐僧没有肉         时间:2023-05-10         点击量728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是朋友。“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唱的也是朋友。“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是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法国这句著名的谚语说的还是朋友。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是因为听琴而知音。音者,既为琴曲也为心声,能从琴曲里听出对方心声的,确实属于听懂了的人,听懂对方,读懂对方并从内心产生强烈的认同,这大概是朋友的前提。至于伯牙为子期的死而“破琴绝弦”,除了内心为老友的去世而悲痛外,恐怕还隐着“再无知音赏”的无尽感慨吧。

在据传为伪托岳飞的《小重山》里也有类似的感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鲜花赠美人,宝剑赠英雄。鲜花也罢,宝剑也罢,瑶琴也罢,美酒也罢,就怕错付。一旦错付了,受伤的不只是鲜花和琴曲,可能更是“牛嚼牡丹”的讽刺和“对牛弹琴”的挫败之感了。

历史上关于朋友的佳话很多,除了伯牙和子期还有“管鲍之交”。从历史角度看,管仲名声远远大于鲍叔牙,毕竟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起春秋五霸的基业而名垂青史。但管仲自述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确实,如果用我们当代人的眼光看,管仲与鲍一起做生意总要多分钱,这不是自私么?管仲曾经为鲍叔牙办事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不是无用么?管仲曾经多次做官却被罢免,这不是无能么?更糟糕的是管仲在战场上当逃兵,这不是没有节操么?人做到管仲这份上,别说当朋友了,连喝酒喊他一声的应付也毫无必要啊。可鲍叔牙不仅没有责备,没有冷落,更没有轻视和鄙薄管仲,反而在齐桓公面前大力举荐,管仲确实也没有辜负鲍叔牙的举荐帮助齐国称霸春秋。

我们中国人向来强调人情,信奉“朋友多了好办事”,所以才有“朋友多了路好走”的口头禅,内心里也确实把“多条朋友多条路”奉为人生圭臬。

朋友是人脉,是资源,是渠道,是可以相互交换的虚实资产……一句话概括,你想结交朋友首先得有可用来交换的硬通货,情怀有用么?有,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如果我们往深处溯源,“朋”和“友”并非一回事儿,只不过到了近现代,人们才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称呼。

“朋”从造字法来说是个会意字,两串贝壳并在一起,一串大约五个贝壳,两串并在一起便为“朋”,它的本义是一种货币单位。《诗·小雅·菁菁者莪》记载:“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锡”即“赐”,赐给我百朋,即赐给我货币钱财。从字形的分析可以看出,“朋”是两串贝系在一起,有聚集、聚合的含义在里面,由此,“朋”可以引申为比、并、伦比的意思。例如《山海经‧北山经》中说的:“有鸟焉,群居而朋飞。”用在人身上,就有了“朋党”“朋辈”“朋友”等说法。由此引申一下,既然“朋”的本义是货币单位,货币是用来流通的,是用来彼此交换的,以物换物或者以财换物就是“招朋引伴”的基本意义,如果你资源丰富,当然就有雄厚的资本,当然就脸大,就硬气;但如果你没有资源却想“空手套白狼”,那除了让自己精神强大到足够的厚与黑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途径。

另有一种说法则是“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也就是说师出同门的称为“朋”,以门为类,以门为群,不分年龄长幼尊卑,类似今天的学长学弟;而“友”则更强调志同道合,大体类似于今天的“三观相同”,如果用《易经》原话大概就是“同声相吸,同气相求”。

要这样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算是“友”,管仲和鲍叔牙算是“友”,至于同门相残的李斯和韩非、庞涓和孙膑只能称“朋”却很难道“友”了。

“朋”更强调门户,“友”更强调气味:二者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只不过到了今天的人们嘴里,朋友成了一个词儿。

有句话说得很诗意,仔细琢磨也挺有意思,有意思的都耐琢磨,越琢磨越有味儿,直到有一天那味儿把你熏得变了形或者崩溃完事:朋友就好比空气,没事儿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你时时离不开它。

这话好不好?太好了。太有意思了,怎么琢磨怎么有理。

给灵魂温暖的是朋友,给伤口撒盐的也可能是朋友。雪中送炭的是朋友,落井下石的也可能是朋友。时下不是有句歌词儿么,最爱的人伤你最深,哈哈,因为他知道该往你哪里捅刀子。

玩笑归玩笑,朋友还是值得珍惜,只不过是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珍惜,在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全单向的友谊。

孔老夫子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换成我们的大白话就是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这些是益友;而那些谄媚逢迎的、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善于花言巧语的则是损友。老夫子的话确实有道理。但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何况现实社会里风生水起的并非完全是品性和才能,可能是长袖善舞明眸善睐的聪明人。

聪明更强调才能和眼力界儿,当然也不排除天分和后天习得的强大内心,但并不一定包括人品。

人世间有没有美好的朋友?当然有,前面提到的伯牙子期和管仲鲍叔牙。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事儿都会变,别说朋友,兄弟也有保质期。

最好的例证大概就是“桃园三结义”和“瓦岗一炉香”。

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一头磕到地结成一辈子兄弟,互相爱戴,互相敬重团结一致,成为千古佳话。可同样磕头的还有瓦岗寨的弟兄们,他们46个人一开始也是在贾家楼一个头磕地上结为异姓好兄弟,可最后为了各自利益,兄弟各奔东西,或成为陌路,或成为仇敌……

是不是令人唏嘘?

唏嘘一下表示表示意思就可以了。唏嘘完之后呢,肯定不能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一群人呀,生活还得继续,该珍惜的还要珍惜。

和寡的未必真由于曲高,自赏的未必孤芳。

接纳优点,也接纳缺陷。既然是朋友,总会因体谅而包容,但也没必要因迁就而迷失自己。

先不说兄弟,朋友的前提是认同和尊重,而这份认同和尊重往往体现在不经意的小事。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酒也好,茶也好,哪怕一个丸子,面子里都包着里子,你说是不是?

说到丸子,我又想起二中时听到的有趣段子:几个人一块儿吃饭,主家夹菜分丸子时不知怎的漏掉了一个人,不知无意有意,反正就漏掉了一个人没给丸子。那个人很尴尬,只能自嘲“该在乎这个丸子啊,在乎的是丸子”……


上一条:好朋友在情谊
下一条:一路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