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四)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四)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上海广角     作者韩杨     日期2018-01-17     点击量2069

    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那么对于下半年有什么反思呢。

    第一就是心态,在心态上有多急性子的地方,所以,第一是要调整心态。

    那么如何调整心态呢。

    首先:阅读能让自己放松

    没事我们应该多阅读,因为阅读不但能够给自己带来生活的动力,同时还能够让自己减轻一部分压力,这样在我们不断阅读的时候,我们也就慢慢的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了。

    其次:学会忘记一些事情

    有人不说说过,我把好友对我的好刻在石头上,把好友对不起我的事写在沙滩上,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忘记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就算我们记得再深,对我们也没有任何帮助,我们还不如就地忘记,这样不但能够放松我们的身心,还能给我们充足的空间去记一些其它东西。

    最后:没事多出去走走

    如果我们一直呆在办公室或者家里,不但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同时让自己缺少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样不仅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反而可能由于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太久让自己感觉到疲劳或者心烦,这样是对调整自己的心态非常不利的方法的。 

    第二是格局,在格局和世界观上注重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世界观。 

    那么如何修炼世界观呢?还是要坚持看道家的思想。重复学习道家思想的精华。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数千年来,道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推动作用。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

  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只有在心态和格局上不断进步,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上不断的开创新的局面,并以此自勉。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