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二)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二)
反省
文章来源西安中财物业     作者袁文社     日期2021-07-12     点击量932

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该铭记的日子,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逝世了。老先生的成绩笔者就不多说了。纵观老先生的一生都是跟水稻打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与老先生的恒心、能吃苦的心分不开的。

一、 欲要成大事者,必有一颗恒心。老先生从1953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边远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担任普通教员直至1971年时间长达18年之久,在此期间老先生在学校的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正是这次偶然的发现,才开启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开端。此后又经过种种艰辛,基本确定了三系法杂交水稻培育方法。就在老先生努力摸索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育种的过程中,文革开始了。期间遭遇了试验田里的700多株珍贵的材料秧苗一夜之间被毁,最后只找到残存的5棵秧苗,继续坚持试验。最终于1975年成功地育成了杂交水稻。再经过40多年的不断推广完善提高,终于将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到1200公斤。甚至在此期间培育出了海水水稻,使我国的沿海地带一亿亩的滩涂也可以种植海水水稻,可以说老先生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杂交水稻,不夸张的说是老先生解决了国人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再也不用担心外国人用粮食来卡中国的脖子了。试问如果没有一颗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怎么可能取得如此的辉煌成就?

二、 有了恒心还不行,还必须具备一颗吃苦的心才行。换一句话说,具备吃苦的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老先生在上世纪末已经名满天下(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古稀高龄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指挥一帮年轻人去做试验,自己听听汇报即可,根本不需要亲自到试验田里去,但是老先生还是坚持亲自到田间地头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并且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笔者是北方人,因工作的关系曾在南方断断续续呆了有5年之久,对南方的气候深有体会,尤其是夏天 那湿热的气候简直让我这个北方人有如入蒸笼的感觉。天上太阳火辣辣的,地上有湿热的蒸汽在往身上飘着,那种动一下就浑身大汗淋漓逃无可逃的闷热令人窒息般的难受。更不要说要呆在水田里仔细观察水稻穗上的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及多强的吃苦精神?更何况以古稀高龄的瘦弱之躯。正是有了这种不怕吃苦的心态,才让老先生的杂交水稻的亩产量连上几级台阶,由800公斤到1200公斤。可以考不夸张地说,是老先生以一己之力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惠及现在活着的人以及后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正是老先生一生的写照?

以上权为反省,请同事们批评指正!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