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     作者白洪顺     日期2022-06-30     点击量1331

近日与一位广角首席聊天,谈起广角一笔审批否决的业务。对于这笔业务的评审,我的评审意见不妥,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存在问题,需要反省。

这是一笔上市公司并购而产生的资金需求业务。对广角而言,这笔业务涉及多个异地要素,从接到信息到出款,只有不到三天时间,但需要调查和落实的环节很多,非常紧急。广角很重视这笔业务,快速反应机制发挥到极致,首席带着广角团队连轴转,日夜不休,风雨兼程,虽部分程序需要委托其他广角完成,但最终还是赶在出款当天上报了业务。

这笔业务交易结构复杂,还款来源环节多,进程难控,无物托底,又属于新客户,广角调查深度不够,外围情况不明,我的评审结论为“不宜涉险,建议放弃”。虽然政策允许广角介入异地业务,但这笔业务结构复杂,时间太过紧急,所以我对广角调查深度有疑惑,对广角首席意见不认同。

为表达看法,我在审批报告上洋洋洒洒写了近二百字的评审意见,除表述应放弃理由外,还对广角业务调查做法及团队风险意识提出了批评:“广角团队目前尚不具备跨区域快速调查并操作此类复杂项目能力,不能仅凭与企业沟通和面谈就简单判定项目可行,却忽视了项目背后的不可知、不可控的风险因素,不能把业务建立在想当然、主观臆断之上”。

当时写这段评审意见,颇有义正辞严、酣畅淋漓的感觉,认为通过业务评审同时给广角上了一堂风险课,效果应该不错,虽然用词严厉了一些,但算是尽心尽责、循循善诱的吧,首席和广角团队应该体会到这份苦心。

审批否决后,广角放弃业务操作,这事也算过去了,我也没再放心上。两个月后,处室组织复盘这笔业务,当我再次看到评议意见时,感受却完全不一样,认为自己的评审很不妥。当然,否决这笔业务依据充分,审批结论经得起检验。仔细琢磨,问题就在对广角批评的那段话,带有明显主观倾向,简单粗暴。不但没有肯定广角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信任广角风险把控能力,反而有“欲加其罪”的想当然,说教意味太浓。这种表述,非但起不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广角团队无所适从,挫伤广角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我和这位首席比较熟悉,特意找了时间聊这件事,想听听首席当时的感受。果不其然,首席对集团否决这笔业务没有异议,但对我的评判意见感到“很懵”,“很郁闷”,有些“想不通”,认为在当时条件下,广角对业务调查是尽了最大努力的,与企业实控人的沟通也很坦诚很到位,首席根据现场情况判断上报集团审批,并非“想当然或主观臆断”,并不是不顾风险强做业务。首席的说法让我警醒。

这笔业务虽然是个案,但反映出我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存在很大问题。主观性太强,对人对事经常会有先入之见,想法和做法不客观,甚至有些偏激。工作方式生硬,说教意味太浓,有时会给人感觉很官僚,与市场一线沟通不够,不接地气。可以想见,在其他业务的评审中,一定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无非不自知而已。我认识到,作为广角业务的行政审批人,如果有这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将会影响审批职责履行,长此以往,将挫伤营销团队信心,影响广角市场开发。

静心而思,要改变这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必须先做好以下两点。其一,养成换位思考习惯,时时记得站在市场角度、营销角度考虑问题,避免陷入先入之见泥潭;其二、要时刻保持与市场一线密切沟通,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于复杂业务,特别注意做好与首席的沟通,项目责任人的沟通,多维度掌握信息,秉承“理性、客观、公允”原则进行评判,才能真正履行好行政审批人职责。

特此反省,力求改正!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