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51209)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09         点击量1465

  财经新闻

  1. 央企整合再下一城 中冶集团并入五矿

  12月8日,国资委[微博]网站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五矿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冶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微博]直接监管企业。

  一位参与昨日中冶发布会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国家肯定要进一步推动央企重组,中冶方面表示与其让国家主导重组,不如自己主动寻找合适的重组对象,最后这一方案在上报之后也获得了国务院的同意。

  据了解,中国中冶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也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目前公司正全力打造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和资源开发四大行业板块。中国中冶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157.9亿元,净利润43.4亿元。

  中冶集团的资产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中国中冶,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冶人士告诉记者,中国中冶的资产占中冶集团的97%。

  五矿集团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以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目前,五矿集团拥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流通、黑色金属矿业、金融、地产建设、科技六大业务中心,集团控股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01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227.57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中冶集团并入五矿是两家集团自主选择的一次战略重组,自今年8月开始着手准备,于近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

  对此,一位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合并的原因,一方面因为中冶集团的海外业务比较弱,占比也比较少,但是中冶现在想做海外的工程订单,而五矿集团做贸易出身,其海外业务比较多,海外经营网络的积累也比较多,这种海外积淀能帮助中冶获得更多的海外工程订单。

  “中冶认为与五矿合并自身受益是更大的。”该人士对此表示。

  资料显示,五矿集团在3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46家全资及控股子企业,境外控股上市公司达到2家,海外资产总额1558.44亿元,占公司资产总额的42.57%。2014年,海外业务营业总收入888.46亿元,利润39.2亿元。

  从五矿集团的角度来看,重组之后可以受益于中冶的科研力量,因为中冶科研实力比较强,“事实上,五矿在外面做项目,只是一个总包身份,技术都在别人手里。”上述研究人士向记者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中国中冶持续亏损,一度成为央企亏损王,那么中冶是否会因为业绩压力而去寻求整合呢?上述研究人士认为,中冶因为业绩压力寻求合并的观点并不成立,因为两者重组之后短期对业绩没有太大贡献。

  不过,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重组之后两者在某些业务上存在同业竞争,未来可能会把中冶的矿产并入五矿,而五矿的工程设计企业则有可能划到中冶。

  “但是五矿的工程设计企业只有一家,体量很小,即使划入中冶对中冶短期也没什么影响,对于这次重组,中冶主要还是着眼于长远布局。”该研究人士向记者补充道。

  事实上,重组之前两家集团都涉及的业务就是房地产,但是上述研究人士认为虽然两方都有该业务,但并不会形成同业竞争,主要是因为两方的地产业务是分区域的,也就是各做各的,同时中冶现在在做高端地产,与五矿的地产业务是有区别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市公司中国中冶将于今日复牌,不过根据公告内容,公司正在筹划员工持股计划,并非资本运作,具体的员工持股比例尚未确定。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国中冶之前想本来做小规模员工持股,但是后来由于员工积极响应,所以想做大员工持股规模,但是又不敢冒进,“国务院年底有一个关于央企员工持股的文件出来,目前正在等。”

  企业重组,受到关注的无疑还有人事安排,不过据上述参会人士透露,在发布会上并未涉及两家集团重组后人事安排的内容。事实上,依据惯例,央企的主要领导人一般须由中组部进行任命。目前,中冶集团董事长为国文清,总经理为张兆祥;五矿集团董事长为何文波,排位第一的副总经理为张元荣

  2. 按人民币计 中国11月出口跌幅扩大 差于预期

  海关总署今天公布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0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12.71万亿元,下降2.2%;进口9.37万亿元,下降14.4%;贸易顺差3.34万亿元,扩大63%。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6万亿元,下降4.5%。其中,出口1.25万亿元,下降3.7%;进口9100亿元,下降5.6%;贸易顺差3431亿元,扩大2%。

  注释: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6万亿元,下降9%。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6%;进口8331.4亿元,下降16%;贸易顺差3932.2亿元,扩大40.2%。

  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进出口比重有所提升。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97万亿元,下降7.2%,占我外贸总值的54.2%,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1万亿元,增长1.9%,占出口总值的53.6%;进口5.16万亿元,下降17%,占进口总值的55.1%;一般贸易项下顺差1.65万亿元,扩大2.6倍。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97万亿元,下降10.6%,占我外贸总值的31.6%,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6万亿元,下降8.9%,占出口总值的35.1%;进口2.51万亿元,下降13.5%,占进口总值的26.8%;加工贸易项下顺差1.95万亿元,收窄2.2%。

  此外,我国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2.41万亿元,下降5.2%,占我外贸总值的10.9%。其中出口8727.3亿元,下降4.1%,占出口总值的6.9%;进口1.54万亿元,下降5.8%,占进口总值的16.4%。

  二、对美国、东盟出口保持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均下降。前11个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3.16万亿元,下降7.7%,占我外贸总值的14.3%。其中,我对欧盟出口1.98万亿元,下降3.9%;自欧盟进口1.18万亿元,下降13.5%;对欧贸易顺差8090.4亿元,扩大14.6%。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3.15万亿元,增长1.9%,占我外贸总值的14.2%。其中,我对美国出口2.32万亿元,增长5%;自美国进口8286.2亿元,下降5.7%;对美贸易顺差1.49万亿元,扩大12.1%。

  前11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6万亿元,下降2.1%,占我外贸总值的11.8%。其中,我对东盟出口1.55万亿元,增长3.7%;自东盟进口1.05万亿元,下降9.7%;对东盟贸易顺差5024.9亿元,扩大50.2%。日本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为1.57万亿元,下降10.4%,占我外贸总值的7.1%。其中,对日本出口7666亿元,下降8.9%;自日本进口8024亿元,下降11.9%;对日贸易逆差358亿元,收窄48.3%。

前11个月,内港贸易总值为1.84万亿元,下降10.2%,占内地外贸总值的8.3%。其中,对港出口1.77万亿元,下降10.4%;自港进口658.7亿元,下降5.2%;对港贸易顺差1.7万亿元,收窄10.6%。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提升,出口增长。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11万亿元,下降1.8%,占我外贸总值的36.7%,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7万亿元,增长2.2%,占出口总值的44.9%;进口2.41万亿元,下降10.2%,占进口总值的25.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32万亿元,下降6.4%,占我外贸总值的46.7%。其中,出口5.65万亿元,下降5.4%,占出口总值的44.4%;进口4.67万亿元,下降7.6%,占进口总值的49.9%。

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3.65万亿元,下降12.9%,占我外贸总值的16.5%。其中,出口1.36万亿元,下降5%,占出口总值的10.7%;进口2.29万亿元,下降17%,占进口总值的24.4%。

  四、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所下降。前11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32万亿元,增长1%,占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3万亿元,增长5.2%;机械设备2.04万亿元,下降8.1%。同期,服装出口9731.9亿元,下降7%;纺织品6172.3亿元,下降1.8%;鞋类2988亿元,下降4.8%;家具2936.2亿元,增长2.8%;塑料制品2111.1亿元,增长2.5%;箱包1579.8亿元,增长4.6%;玩具892.4亿元,增长11.1%;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2.64万亿元,下降2.6%,占出口总值的20.8%。此外,肥料出口3148万吨,增加21.3%;钢材1.02亿吨,增加21.7%;汽车66.8万辆,减少17.4%。

  五、铁矿砂、原油、粮食、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煤、钢材等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前11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8.57亿吨,增加1.3%,进口均价为每吨380.8元,下跌39.7%;原油3.02亿吨,增加8.7%,进口均价为每吨2534.8元,下跌45.6%;煤1.86亿吨,减少29.4%,进口均价为每吨371.5元,下跌21.5%;成品油2705.4万吨,增加0.9%,进口均价为每吨2993.1元,下跌39.1%;初级形状的塑料2379.5万吨,增加3%,进口均价为每吨1.07万元,下跌14.5%;钢材1160万吨,减少12.3%,进口均价为每吨7000.4元,下跌8.4%;未锻轧铜及铜材428万吨,减少2.8%,进口均价为每吨3.81万元,下跌16.4%。

  此外,进口粮食1.13亿吨,增加27.3%;其中大豆7257.3万吨,增加15.4%,进口均价为每吨2661.3元,下跌23.6%。机电产品进口4.51万亿元,下降4.9%;其中汽车98.7万辆,减少23.6%。

  六、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下滑。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2,较10月回落0.8,表明明年年初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2.8,较上月回升0.3;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出口分别回升0.8、0.4至31.6、29.3,经理人信心指数下滑0.6至36.3。

  3. 体育总局: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3万亿

  中国证券网讯 国新办12月8日举行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介绍《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冯建中表示,全国31个省(区、市)在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的目标值合计超过7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达1.0%。

  冯建中表示,全国31个省级政府已经全部按要求出台了实施意见,部分地市也主动贯彻落实,出台了更为深入的地方文件,这些文件既体现《意见》要求、又具备各地特色,同时在一些政策措施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除研究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开展体育产业统计等政策外,还有一些地方试行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卡)支付健身费用、加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统计、推动体育产业立法工作等。这些举措,重在从税费优惠、土地保障、专项资金、科技研发等方面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据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在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的目标值合计超过7万亿元。

  冯建中还表示,体育服务业方面,以万达、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知名企业不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体奥动力以80亿获得2016至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信号制作及版权,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以安踏、泰山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也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趋势让社会资本对体育产业关注度与日俱增,体育产业逐步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发展板块,形成了政府积极推动、资本踊跃投入、业界振奋进取的良好发展态势。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势,预计2015年,体育产业将基本实现增加值4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0.7%的“十二五”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达1.0%。

  金融市场

  1. 亚太股市多收低 风险情绪降温打压投资者信心

  亚太股市周二(12月8日)多数收低,美联储升息在即,风险情绪降温,打压投资者信心。

  日本股市周二下跌,因石油和其它商品类股票大跌,抵消掉日本第三季经济避过衰退的影响。日经指数收低1%至19492.60点。东证股价指数下跌1%至1568.73点,33个分项指数中有31个都收低。JPX-日经400指数下滑1%至14123.39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二触及三周低点,因石油和基本金属价格大跌,拖累资源股价格急跌。澳大利亚指数收跌47.1点,或0.9%至5,108.6点,为11月17日以来最低。该股指今年累计下跌5.6%。

  沪深两市低开后一路震荡下行跌破3500点,一度跌近2%。午后开盘两市维持低位震荡,盘中网络安全板块异动,两市跌幅收窄,沪指一度收复3500点。然而题材青黄不接致上攻动能不足,两市随后再度杀跌,临近尾盘沪指低见3466.79点。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470.07点,跌幅1.89%,失守3500点,成交额2978亿元。深成指收报12165.0点,跌幅2.23%,成交额4708亿元。创业板收报2691.66点,跌幅1.70%,成交额1422亿元。恒生指数今早低开0.65%,之后盘中走低,失守22000点关口,最低见21765.62点,临近收盘时跌幅稍微收窄。截至收盘,恒指跌幅为1.34%,下跌298.09点,报21905.13点,全日成交762.7亿港元。

  韩股周二下跌,因疲软的中国贸易数据及油价下跌削弱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促使外资进一步抛售韩股。韩股综合股价指数(KOSPI)收盘跌0.8%至1949.04点,创11月16日以来最低收盘点位。外资连续第五日卖超韩股,初步数据显示今日卖超1898亿韩元。

  台湾股市周二收跌1.3%至逾一周新低。分析师表示,市场忧心下周美国升息在即,将拖累短线台股随国际股市震荡,以及上日公布台湾11月出口逊于预期,致今日大盘指数重挫跌破8400点,本周料暂在低档整理寻求支撑。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挫110.41点至8343.86点,前波收盘低位为11月30日的8320.61点。证交所今日资料显示,外资及陆资在台股再转为卖超114.34亿台币;上交易日为买超61.57亿台币。

  2. 油价与中国数据施压美股收跌

  北京时间9日凌晨,周二美股收跌。油价趋稳及生技股上涨令主要股指跌幅收窄。疲软的中国贸易数据及联储会议前的市场焦虑情绪使美股承压。

  美东时间12月8日16:00(北京时间12月9日05:00),道琼斯(17568, -162.51, -0.92%)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62.51点,报17,568.00点,跌幅为0.9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3.48点,报2,063.59点,跌幅为0.65%;纳斯达克(5098.24, -3.57, -0.07%)综合指数下跌3.57点,报5,098.24点,跌幅为0.07%。

  BMO Private Bank首席投资官杰克-阿布林(Jack Albin)表示:“我认为令投资者感到抑郁的是油价下跌以及相当疲软的中国出口数据。油价趋稳后美股一度试图反弹。”

  今天盘中道指最多下跌约245点,目前跌幅已经收窄。道指成份股卡特彼勒(66.54, -1.82, -2.66%)(CAT)被视为能源与原材料行业的晴雨表,该股目前下跌2.5%。

  周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每桶37美元,布伦特原油曾跌破40美元关口。

  阿布林表示,最近原油期货价格跌破重要的价位,使许多早已负债累累的能源企业的信贷前景更加严峻。他表示:“大家普遍认为页岩原油的的生产成本为每桶40美元。原油期货价格跌破40美元,看来真的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但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仍在持续,利空的中国经济数据使这种状况雪上加霜。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1月出口连续第五个月下降,使市场担心中国的原油需求增长将会放缓。

  RBC(54.65, -1.15, -2.06%) Global Asset Management股市交易部门主管莱恩-拉尔森(Ryan Larson)表示:“当然,中国从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转为消费主导型经济的过程,肯定会对原油供应造成持续的影响。”

  尽管中国宣布大宗商品进口状况强劲,但全球供应过剩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维持高产量的决定仍然令周二油价下跌至近7年来新低。

  Interactive Investor衍生品主管麦克-麦卡顿(Mike McCudden)表示:“不管它是不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那些期待圣诞大涨行情的人都会失望。”

  麦卡顿表示:“投资者仍在担心迫在眉睫的美国加息以及中国的疲软数据,看起来没有什么能够说服他们回到股市的有利因素。不仅如此,商品期货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将使近期内股市继续承受下行压力。”

  美联储将在12月15-16日召开会议,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会实行近10年来首次加息。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的联储观察工具,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12月16日决定加息的可能性为83%。

  最近以来加息预期已经推高美元汇率,上周洲际交易所(261.18, -2.49, -0.94%)美元指数(DXY)创13年新高。周二美元指数小幅下滑。

  从周二开始,美联储官员进入货币政策会议前的“缄默期”,因此没有联储官员的讲话日程安排。

  周一美股大幅收跌,原油期货价格暴跌令能源与原材料股遭受猛烈打击,悉数突出上周五的涨幅。周二原油期货价格继续下滑,盘前一度跌破每桶37美元。分析师指出,原油市场长期观点仍然悲观。金属期货价格全线下跌。

  经济数据面,全美独立企业联盟(NFIB)报告称,美国11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下降至94.8,预测值96.4,前值为96.1。

  美国劳工部宣布10月职位空缺数为538万,低于9月份的553万。职位空缺数下降的原因是雇佣增加:10月雇佣人数为514万,高于9月份的508万。

  职位空缺数据是备受关注的职位空缺与劳动力离职调查报告的一部分,后者同时显示了美国人辞职的数据。今年10月份,共有278万工人辞职,高于9月份的277万,这一迹象表明工人对劳动力市场以及找到工作的信心提升。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表示,明年美国制造业拟控制投资和雇员,而服务业对于前景却更加乐观。 ISM周二公布的半年度预测显示,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预期2016年资本开支将增长1%;今年增长8.3%。服务业的投资计划则从2015年的增长2.6%提高至7.5%。


上一条:财经日报(151210)
下一条:财经日报(1512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