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80416)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4-16         点击量1958

  财经新闻 

  1. 经参:海南有望继雄安新区之后再次重塑我国经济版图

  值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如此大力度的举措,有观点甚至认为我国即将形成“北雄安、南海南”的“双核”局面。应该说,这个说法尚待时间检验,但可以明确的是,海南已成为撬动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新支点,并有望继雄安新区之后再次重塑我国经济版图。

  一年前,雄安新区横空出世,短期看,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长期看,雄安则是志在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城市未来发展的范例,成为承载与传递中华民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窗口。

  一年后,党中央绘就了海南未来30年的发展蓝图,要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至此,以雄安新区为发力点的京津冀、以上海杭州等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带、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版图的“新三极”。相比之下,海南将借助自身区位优势,成为我国沟通太平洋(2.840, -0.04, -1.39%)和印度洋的开放门户,为我国经济版图插上了有力“翅膀”,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和海洋战略向纵深发展。

  从地图上看,海南是我国离东南亚经济体最近的地区之一,是我国连接亚太经济体的天然桥梁,海南也自古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之一。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就是要让海南更好地联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地区,发挥好海南之于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和枢纽作用。

  同时,海南还是我国距离“能源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最近的省份,战略位置历来重要。由此便可理解,海南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即:深度融入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全面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海南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统筹陆地和海洋保护发展,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形成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到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

  但从发展现状看,海南距离成为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十分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因此,海南应充分学习借鉴已有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基于我国国情,发挥自身优势,在税收、贸易、制度安排等方面的自由度上多花心思,力争尽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特别是,不能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是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过去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变革的真实写照;未来30年,雄安新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也将成为我国迈入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有力见证。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试验区、自贸港还需要不断探索,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脚踏实地走下去,一定会为改革开放大业开辟新路径、提供新动力。

  2.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迈出最后一步:实现双轨制统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再现强烈信号。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再谈利率“双轨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或放开。同时,银行抢存款也是动作频频。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实现“双轨制”的统一,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得监管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匹配,构建利率走廊,形成价格调控机制。

  专家认为,未来需进一步让短期利率变化更有效影响各种存贷款率和债券收益率,积极培养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并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实现双轨制合并。同时,通过完善利率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维护金融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防范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累积金融风险。

  早在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已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但从操作来看,“隐性”存款利率上限仍然存在。瑞穗证劵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各银行仍需接受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管理。此次市场预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将放开,意味着隐性上限管理进一步放松,是利率市场化的更进一步。

  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交通银行(6.190, -0.03, -0.48%)(港股03328)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这也是为了配合即将出台的资管新规。资管新规要求银行不得发行表内理财,一旦被禁止,银行会面临存款增速放慢、流动性紧缺的压力。放松存款利率上浮将给银行吸收存款打开正规通道,有利于平稳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首次为负,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对银行来说,居民储蓄存款负增长,负债压力将增加,进而压缩利润,增加流动性及期限错配风险。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近期可能放开,将增加存款吸引力,居民存款增速或有所上升,从而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结合当下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以及引导资金从表外回归表内的需求看,沈建光强调,未来表内存款利率有望与理财产品利率更加接近,有助于资金回归表内,防范金融风险。

  “如果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放开,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形式向实质推进。”潘向东表示,未来金融机构将会打破“刚兑”,自主定价空间将进一步增加,金融产品会更加丰富,金融市场竞争将更加公平有序。

  在鄂永健看来,一是未来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二是未来流动性可能较为平稳。三是未来存款和贷款利率将随之上升,但上升幅度可能不会过于显著。

  在贷款利率方面,海通证券(港股06837)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对于市场化的贷款利率,未必会上升,而是会分化。此次不是单纯的上浮存款利率,而是同时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压缩无效的表外融资。

  因此,对于贷款和企业债券利率,由于其已是市场化利率,在全社会融资需求下降背景下,意味着银行对贷款议价能力下降,贷款和企业债券利率整体将趋于下降而不是上升,这也是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出现超预期上涨的主要原因。对于那些依赖影子银行融资的企业,尤其是在房地产和融资平台领域,或面临举债无门的风险,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违约风险将大幅升温。

  “未来需逐步培育新的存贷款定价基准,让货币市场的政策利率逐渐成为整个利率体系的核心。”鄂永健强调,对于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会逐步减少公布各期限利率,逐渐简化,直至新的利率调控体系形成并发挥作用。

  对商业银行来说,若此次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放开,张睿表示,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在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将有所增加。而在结构性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合意的信贷资产受限,存款成本的上升较难传导至资产定价方面,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将会收窄,对银行净利润产生一定的冲击。

  “虽然目前利率市场化形式上已完成,但仍不是全部,未来强化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价能力,以及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仍然十分重要。”沈建光表示,目前央行设计了短期利率走廊加中期指引的过渡形式,并创新了SLF、MLF、PSL等结构性工具,未来进一步让短期利率变化更有效地影响各种存贷款率和债券收益率,需要积极培养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基础利率等市场利率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并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实现双轨制合并。

  在基准利率方面,潘向东表示,“未来央行不仅不会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而且会逐步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通过完善利率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维护金融市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防范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累积金融风险。”

  事实上,未来真正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还需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潘向东表示,一是打破刚兑,打破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提高整个市场对资金利率的敏感度,实现在资金需求上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实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短期市场利率自主形成信贷市场利率。央行仅需要对短期利率进行引导,就可以有效传导至中长期利率,使得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和中长期债券市场利率都能准确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三是建立有效的利率走廊机制。

  2. 单日38家“撤材料”、IPO堰塞湖水位只剩最高时的三分之一

  首次公开发行(IPO)排队队列中终止审查的企业数持续增加,仅3月30日就创出单日38家“撤材料”的最高值,截至4月12日,今年以来已有113家企业离开了IPO通道。伴随在审企业撤回首发申请的增多和新增申报企业数量的减少,困扰A股市场的IPO“堰塞湖”正在快速消解,排队企业家数已降到333家。
  有券商人士表示,从严监管让IPO在发行常态化的同时,也让不少有瑕疵、不再符合审核标准的企业打了退堂鼓,这对于提高IPO发行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有好处的。

  谁也不曾想到,IPO“堰塞湖”从最高峰时的约900家降至现在的300多家,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一方面是因为IPO从严审核下的发行常态化,另一方面是监管力度的加大让一些不达标的企业萌生了退意。
  来自证监会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4月1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33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304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91家,中止审查企业13家。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已有113家企业终止了IPO申请,其中仅3月份就有79家,仅在3月30日当日就有38家企业离开IPO通道,刷新了单日“撤材料”纪录。与之对比明显的是,今年以来新增申报企业数量只有16家,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
  从公司行业来看,申请终止审查企业所属行业大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在IPO排队企业大幅减少的同时,IPO过会率和审核企业家数也大幅放缓。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发审会共审核首发公司总家次82次,其中通过为40家次,过会率仅为48.78%;未通过为34家次,占比41.46%;其他(暂缓表决、取消审核)为8家,占比9.76%。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发审会审核公司总数达到了103家次,其中90家次通过,过会率为87.38%。
  大量企业撤回IPO申请,同新股发行审核的日趋严格以及现场检查带来的压力有关。2017年下半年,在做好新股发行常态化工作的同时,证监会对22家IPO在审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中,证监会对2家企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13家中介机构拟按程序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对存在其他问题的企业及其中介机构进行督促整改或约谈提醒,在现场检查准备和实施期间,共有10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
  证监会还表示,2018年上半年将继续深入开展IPO企业现场检查工作。检查范围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中的企业;日常审核中发现存在明显问题或较大风险的企业;反馈意见或告知函等回复材料超期未报的企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IPO审核日益趋严的大背景下,一些本身业绩不理想、资质有瑕疵、质量不过关的企业选择撤回申报材料也在情理之中。
  令企业萌生退意的还有今年年初证监会的一则监管问答,证监会明确表示将区分交易类型,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其中,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即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一朝被否后续影响太多。”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一些没有十足把握能够过会的项目,我们都会劝企业先自行撤回材料,等重新准备后确保符合标准了再申报,按照当前的审核节奏,企业提交材料半年后就能上发审会,日后这一周期会随着排队企业的减少越来越快,即报即审将在不久后到来。
  纵观终止审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两类,一类是业绩表现不佳,尤其净利润、营收不符合市场预期,IPO审核从严加速此类企业退出。一类是新三板企业,特别是存在三类股东情况的,由于三类股东可能存在层层嵌套和高杠杆,以及股东身份不透明、无法穿透等问题,不符合上市监管“股权清晰”的审核要求,一直受到发审委的重点关注,因此三类股东也成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拟IPO的重大阻碍,虽然之前新三板公司文灿股份成功过会,但绝大多数IPO待审的新三板公司并不能像文灿股份一样做到对三类股东进行100%的穿透核查。
  安信证券研究显示,目前新三板申报IPO排队且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企业共112家,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达1亿以上且最近一年净利润达5000万以上的企业共58家,占比51.8%。目前处于辅导期尚未申报的企业共445家,其中,近三年净利润大于1亿元,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大于5000万的企业共83家,占比18.7%。安信证券认为,IPO审核趋严加之净利润门槛或将提高,也导致了新三板拟IPO企业的撤回申报高峰的来临。
  在IPO“堰塞湖”逐步消退的同时,监管层也在释放着政策信号吸引新经济企业到A股来。境内创新企业可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上市,试点企业名单、规模具体要求确定,目标涵盖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等,证监会在上周五率先对网信企业亮出“邀请函”。按照标准,目前尚未在境内外上市、估值超过200亿人民币的“独角兽”包括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等约 29 家,合计估值约2.74万亿人民币。在境外上市且符合试点企业条件的“独角兽”5家,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网易、腾讯等,合计市值约7.1万亿人民币,初步预计境外上市“独角兽”回归将吸收资金约0.5万亿人民币,约占当前A股总市值的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初至今,IPO周均批文数约3家,单只新股平均募资规模约10.9亿元,较2017年全年5.7亿元的平均募资规模显著上升,但批文数的下降,让新股的整体募资额和此前相比相差不多。

  金融市场

  1. A股全线下挫 分析人士揭露背后的三大原因

  周五(4月13日),A股全线下挫——上证综指两连阴,创业板指数则录得四连阴;成交萎缩,市场热点匮乏……

分析师指出,今日公布的贸易数据不及预期,短期中美贸易摩擦仍存不确定性,且上市公司业绩正在披露期,市场资金总体处于观望状态,交易量继续萎缩。

  其还指出,最近市场热点在向新股和次新股切换过程中开始出现分化,部分股票振幅加大,显示大盘整体上攻动力不足,料短期仍将震荡整理。

  今天沪深两市开盘走高,随后持续下跌,且跌幅不断扩大,银行保险板块一路走低,创业板也是一路下行,午后指数弱势盘整,地产、保险股尾盘跳水。两市成交较上交易日显著萎缩。

  截至收盘:沪指收报3159.05点,跌0.66%,成交额1637亿。深成指收报10687.02点,跌0.37%,成交额2327亿。创业板收报1824.59点,跌0.13%,成交额881亿。

  板块个股:板块方面,地产、金融等白马板块悉数回调,软件、医疗、军工、计算机应用板块逆市造好。个股方面,两市不到30股涨停,跌停个股超过20家,且下跌个股数量超过1800家。

  沪&深股通:截至15:01,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剩余119.92亿元,占比92.2%。截至15:01,深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剩余115.99亿元,占比89.2%。沪股通和深股通净买入10.08亿元和14.01亿元。

  消息面:中国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进出口令人大感意外:出口增速去年2月以来首次由正转负,进口增长略超预期,贸易帐从去年2月以来首次呈现逆差。海关总署发言人黄颂平表示: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形势较好,但受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进出口平稳运行将面临一些挑战。

  资金面:

  1、截至4月12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6004.2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3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952.6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95亿元;两市合计9956.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4亿元。此外,截至4月12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0010.91亿元,较上日增加1.68亿元。

  2、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回笼1000亿元!央行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无到期逆回购,当日实现零投放零回笼。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回笼1000亿元人民币。央行公开市场下周有200亿逆回购到期,并有800亿国库现金定存和3675亿MLF到期。在税期高峰和到期影响下,央行料重启资金投放。

  2.三大股指周五收跌 中概股全线走低

  美东时间4月13日16:00(北京时间4月14日04:00),道指跌122.91点,或0.5%,报24360.14点;标普500指数跌7.69点,或0.29%,报2656.30点;纳指跌33.60点,或0.47%,报7106.65点。

  尽管周五收跌,但本周三大股指均录得较大涨幅。截至收盘,本周道指累计上涨1.8%,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2%,纳指累计上涨约2.8%。

  美国银行股收盘普跌。其中,高盛收跌1.41%,美国银行收跌2.77%,花旗集团收跌1.55%,摩根大通收跌2.71%,摩根士丹利收跌1.62%;美国运通收跌0.34%,“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类股和A类股分别收跌0.57%和0.38%,富国银行收跌3.43%。

  美股科技股涨跌各异。其中,苹果收涨0.34%,Facebook收涨0.4%,奈飞收涨0.78%,特斯拉收涨2.13%,高通收涨0.96%,博通收涨3.14%;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跌0.12%,亚马逊收跌1.22%,微软收跌0.53%,英伟达收跌1.32%,AMD收跌1.49%,英特尔收跌1.63%,美光科技收跌0.68%,IBM收跌0.86%,推特收跌0.83%,Dropbox收跌9.83%。

  中概股权限走跌。其中,阿里巴巴收跌1.37%,京东收跌1.97%,新浪收跌5.52%、本周跌约4.26%,微博收跌6.86%、本周跌约2.53%,百度收跌1.37%。

  Altavest公司常务合伙人Michael Armbruster表示:“特朗普不是只会发出无用威胁的那一类总统。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认为美国必然会对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攻击平民事件进行军事行动回应,这是迟早的事。”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Craig Erlam表示:“如果对叙利亚动武的暗示在周末出现,那将在下周金融市场开盘时导致股市下跌、并引发避险投资风潮。”


上一条:财经日报(180418)
下一条:财经日报(1804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