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孟子》的与人为善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LWLAG2006         时间:2020-04-16         点击量4238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则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同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以人为善,是以人为善者也。诸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孟子说:“有个叫子路的人,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古时候,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就把作好事、善事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不但自己做善事,还带动周边的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非常快乐的汲取别人的长出来行善,中国古代的舜帝无论是他当农夫时耕田种地,当工匠时作陶器,当渔夫时下海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那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的。汲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等同于与别人一起来行善。所以,在中国古代,君子最重要的道德标准是要和别人一起来行善。

古代中国对知错即改,这一道德修养的标准非常的看重,将这一点视为一个人自身品行修养和人格修身的重要方面来衡量。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人都有不足之处,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短处,正确对待别人所提的意见。有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即使别人的批评欠于妥当,但也要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引以为戒,防治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左传》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告诫我们,要有子路哪样有改过的最高境界,勇于改错,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把自己培养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时孟子告诫我们把取人之善,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今往来,能不能于人为善,把它作为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重要尺度来衡量。对于对人类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的好事,要不分你我,团结一心,共同完成。在社会生活中,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为人类和社会多做一些好事、善事。在工作和生活中,抛弃自己的不对,虚心学习和服从别人的正确,从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

孟子所倡导的“与人为善”,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人类日常行为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待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法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孟子学说中的“与人为善”应当大力提倡,孟子的经典中的“与人为善”和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强调了人本核心和人文关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孟子闪耀着哲学光辉的“与人为善”的道德准则仍然指导着人们做人处世的日常行为,也成为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