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侃:满招损,谦受益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一水         时间:2020-04-15         点击量1990

昨夜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81年版,繁体。开篇幅的是首警世之诗: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先说说这首七绝。它无外乎是在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我们本土渊源已久的一句老话。早在《尚书·大禹谟》中就有了记载,以后被历代文人引用不辍。话说也不至于此,即使到今天,这警句甚至也还常常挂在咱贫民“老百姓”的嘴边。可见此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就是经过将近三千多年的检验,益见其真理的可靠性而勿容质疑。那么,以简单到教人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寥寥六字,确是言简意赅,道理深邃了。也有说用毛泽东的语录解释,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可是,现实中就是很多人看不明白这一点,总是以为自己小小的成绩就把尾巴翘的老高,甚至在成绩面前自己大有不认识自己的可悲。

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道着以诗为引的形式我以为相当的出彩。接下来,就以“辩水、赋黄花”为例,看看荆公是怎么来难苏学士的,苏学士又是如何谦虚着接受荆公的“教育”的。

到《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小说一篇。择其有“吹落黄花满地金”和“荆公巧辨巫峡水”的几则小故事。

首先是简单说苏东坡去大相国寺内拜访荆公,看见荆公没有完成的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实在说,这本是荆公的一首《咏菊》,东坡即以时令为空子,说西风只能意味在金秋,而菊花在深秋怕也耐得住霜寒,怎能被吹落满地?正巧这个时期他二人在互相排斥,各个得理不让的阶段。想来这个把柄东坡是不能错过的,之后,他就势把诗给改成:“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众所周知,此时的荆公可是皇上眼前的大红人,东坡就被派到了黄州。(我用‘派’字当然也是给东坡留点面子,而且,他也一直以为荆公是在公报私仇)。当时,东坡哪里知道啊,黄州的菊花果然是落瓣的。荆公这一手显得多么老道和高深!

话说东坡入黄州出走之时,荆公很遗憾并委婉地道出是皇上的意旨,说明自己无能为力帮不上忙来保护得住他。送行的时候,咱这位太师王还请苏东坡帮忙,说要他再回来一定给带桶三峡的中段水回来疗他的老病。读到这里,咱才知道,此等便也是再次彰显了荆公的诡计。小说写道:

荆公送下滴水檐前,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话说巧了,这次东坡正巧知道自己的错改黄花也有一机会回京当面扣罪荆公,说出自己之前的曾经自大的“黄花”之愧。黄州回京是要过三峡的,只是他不小心没有照荆公的吩咐去取中峡之水,而是听信人言,偷懒取了“下峡水”交账。荆公尝出来了。小说又写道:

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学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宫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

这一段是可谓小说的眼,相当的精彩!这个故事到底还是老谋深算的荆公取得了大胜,而饱读诗书的东坡算是真真的受了教育。

写到此,也谦虚着有了点心得: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为人不可不谦虚,也不可以投机取巧。做事是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并合乎自然修养的。是可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连满腹经纶的苏大学士都几次被王太师教育得五体投地,你怎么可以当自己的小有点墨之才或所作就是真理呢?要么以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呢?

我想,“满招损,谦受益”。这条古训应该是很好背诵并发挥牢记而贯穿每个人的整体意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