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称之美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何足道哉         时间:2023-02-02         点击量992

      雨后,万物新鲜。花花草草喝足了水,在阳光底下打着饱嗝,伸伸赖腰,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小河的流水猛涨,漫过河堤,漫洇到河滩的草丛,树林。各种各样的蝴蝶昆虫,还有一些藏在树丛里的鸟儿,纷纷飞出来。像一阵风,从河滩旋出,吹拂着叶片花瓣还有一朵朵花,纷纷扬扬。

  我在高处,看那些蝴蝶飘过来,又落下,在我眼前的花瓣,草尖上,扇动翅羽,优美而安详。薄薄的羽翼上,染着各种色彩,勾勒出各种的花纹,斑斓,典雅。仔细看过去,蝴蝶的身上,竟然无处不对称,无处不完美。几只蜻蜓从河上飞过来,像一架精致的直升机,在我的身边盘旋,虽然不能隐身,却几乎静音。它们的结构也是极对称的。人类学习了蜻蜓完美的对称构造,造出了各种类型的直升机,能够像这蜻蜓一样,几乎无声无息吗?估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只瓢虫,顺着一支格桑花纤细的茎,慢慢往高处爬,是想爬到花蕊里,寻一个盈着阳光,逸出香气,还能摇呀摇的摇篮吗?那么耐心,一点点往上移动。是累了,还是被我的目光啄了一下,那只七星瓢虫停下,缩缩头,又左右看看,再一点点往上爬。七星瓢虫竟然也是一件完美对称的艺术品呢。

  七个星,原本是不对称的,造物主就在甲壳上平分了一条缝隙,将一个完整的甲壳一分为二。合上是一具装甲,打开,就是翅膀的两翼。最妙的是将六颗星均匀镶嵌在两翼上,那颗多出来的星就那么一放,放在了瓢虫的脖颈上,两翼分开的最上端。翅羽打开的时候,那颗独立的星,也一分两开,不偏不倚,两边都均沾一点。那一颗星,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妙笔生花的一笔。这一笔下去,一个小小的甲壳虫,就包含了全部对称的美。也有着哲学意义的美。

  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造物主,能将世上万物创造得如此完美。当然,倘若有一点点瑕疵,在进化的过程中,大自然也会再精心雕琢,力求完美。那些无法完善的作品,是不是已经在漫长进化的进程中,淘汰掉了呢?

  应该是这样。大自然是一个很严谨很挑剔的创造者,他的作品,既好看还要实用。哪怕那些长着很多脚的昆虫,在创造的时候,也绝不马虎草草了事,而是将它们纤细、柔软、密密麻麻是足,均匀安在那条蠕动的身上。我们看见蚰蜒、蜈蚣、千脚虫、篦子虫、大草鞋虫在爬行的时候,很恶心,却不得不承认,很有韵律感。一收一放,一起一落潮水一般过去。那些密细的足,就像一列火车的车轮,整齐划一;就像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流畅,迅捷。

  你看那螃蟹,前面两支钳子对称,左右的脚,也对称。飘在水面像浮萍。在陆地可以迅疾左右移动,像装甲车,既坚硬,又美观。

  对称美,是具有哲学意蕴的。

  对称在动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均衡。均衡,是视觉的美,也是韵律美。均衡就会便捷,有着更加迅捷的动作。迅捷的动作是具有韵律与韵味的。

  我们创造建筑物,是很注重建筑的对称的。一是结构的需要,一是视觉的需要。结构需要稳定,视觉需要美感。其实,稳定本身,就是一种美感。

  我们古人的建筑,就是对称美的典范。

  皇家园林,帝王的宫殿,是必须对称的。北京的紫禁城自然不必说,就连修建在塞外小城承德的避暑山庄,那里的建筑也大都左右对称,前后勾连,上下呼应,给人一种庄严稳重的感觉。

  黄昏的时候我在园林甬道漫步,看着那高高耸立的牌坊,在夕阳下投射过来的影子,一点点漫过那些铺地的青砖。然后有一点点跌落在路边那湖水,高高低低的荷花荷叶上面。点点斑斑的影子,就像岁月漏下来的日子,璀璨而迷幻。牌坊绝对是我们建筑的国粹,独出心裁的设计,两根或者四根廊柱,支撑起一个巨大的牌额,在风里雨里,千年万年。看的人心惊胆战,就是屹立不倒。那是对称的稳定,也是对称的典范。远处那座大殿,和许多殿堂一样,巍峨,辉煌,散发出一种恢弘的气势来。左右对称着,前后也对称着,绝无左右倾斜或者头重脚轻的感觉。站在高处,看隐入山湾的外八庙,不仅仅是建筑的对称,也涉及到了思想意识的均衡、对称。

  还有那些亭台楼阁,还有佛塔。历朝历代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却是一律对称着。那些建筑者们遵循着平衡的美学原理,追求对称的视觉美感,建造出来的建筑,无一处不对称,无一处不稳重,无一处不美观。

  对称表现在人的思维上,就是平衡。平衡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最古老而神秘的道家学说里的“太极说”,就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对“对称”的浓厚兴趣与研究心得。《庄子》有一段话说:“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段话其实就是在讲“对称”基础上的“平衡”说。后来,道教的思想家们进一步提出了“太极”学说,“对称”的意味更加鲜明。《易传》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按照他们的理解,宇宙是一个可以划分阴阳两极的球体,在“对称”状态下不断变化,因而变化无穷,无穷无尽矣。儒家则进一步将“对称”的观念引申于人的思维上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那不就是生活中的“对称”思想吗?孔子在《论语•季氏》里有一句话说:“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对称”在治国理论“均衡”的体现。“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要体现出人人平等的思想意识。这是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观念,表现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对人类社会积极探索,对人性、人权极有意义的思考。

  尽管几千年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人平等的思想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但是,人们孜孜以求,并为此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

  生活中人们追求平衡、平等思想,人类由此不断得以进步。

  宗教上,佛家也将对称的美,融汇于教义之中。将对称之美潜移默化于众僧的修行中,俗人的生活里。佛学中的“因果”说,“舍得”说,都有“对称”的影子。

  因果说的意思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有点类似于道家的“太极”原理。因果中的“因”与“果”是相互对等,相互关联的,有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告诫人们不要幻想着不去付出,就想着不劳而获。“舍得”也是如此。想得到,必先舍去,哪有只进不出的道理。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懂得了古人追求对称的初衷。

  这世上,有各种的美。对称美,或许是最符合我们审美情趣的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时去注意平衡各种关系,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处于一种具有对称美的状态,则善莫大焉。(本文于2023年1月30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上一条:兵法启示录
下一条: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