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四次记载一个预言——揭示秦统六国之谜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问雨         时间:2023-05-30         点击量521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关键的历史节点之一,中外历史学家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分歧。对于秦朝为何能终结数百年的乱世,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历史学家们从各个方面给出了各种答案,包括经济发展、地理形势、社会变革等等,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那就是人心所向。在汉朝中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曾经有四次明确清楚地提到一个神秘的预言,预示了秦朝的统一。这个预言是周朝的太史儋提出的,却被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记载下来,司马迁著史时的心态颇耐人寻味。

关于秦朝的建立以及后来统一六国的故事,在太史公的《史记》中做了详细的记载,这部倾注了司马迁14年心血的巨著,展现了3000多年间恢弘壮丽的历史变迁。秦国为何能够一统天下?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科学的认识,但在《史记》中反复提到了一个真实到可怕的预言,这个预言说道:“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在《史记》中,该预言分别出现在《周本纪》、《秦本纪》、《史记·封禅书》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之所以多次提起这个预言,正是因为它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谜。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人的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秦始皇的赢姓是当初舜给的赐姓,到了周穆王的时候,造父因为平定徐国之乱的功劳受封于赵城,因此“赵”也是秦的代名词。在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带领秦人帮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成为了周的附庸国,都城就在秦邑。秦国的建立和周王朝有着紧密的联系,此时的秦国与周王朝之间正好就是太史公所谓“合而别”的状态。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宠幸褒姒,搞了一出“烽火戏诸侯”,引得犬戎打到了周的都城镐京,一举灭亡了西周。

周平王继位后开始东迁,在东迁的过程中,秦襄公派出兵马护送了周平王一程,立下这个功劳后秦襄公正式被封为了诸侯,秦国也就成为了周王朝的诸侯国。周王朝东迁后,再也不复当初的统一局面,各大诸侯国纷纷起来争霸,尊天子以令诸侯。根据《史记》的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分别担任过霸主之位。其中秦穆公称霸了西戎地区,占据了曾经的西周土地,成为了春秋一霸。后来在公元前256年和公元前249年,秦国更是将西周国和东周国给灭掉了,从此周王朝彻底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秦吞并周和当初周封秦为附庸国何其相似,两个国家经过500年的时间,终于又一次合并在了一起,不过这一次占据主导的是秦国,这也正合上了“别五百载复合”的预言。预言的最后一句“合十七岁而霸王出”则应在了秦王嬴政的身上,公元前256年这个时候正好是在秦王嬴政亲政的17年前。嬴政登基后,清除了吕不韦等人,继续励精图治,任用王翦、白起等大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六国战争。经过10年的努力,在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大国和其他一些小国后,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在公元前221年称帝,史称“秦始皇”。

不难发现,秦国从一开始的建立到后来吞并二周,最后一统六国,都符合了太史公记载的这个预言,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大乱世后,秦国统一天下确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预言的精准简直让人生畏。不过在史学家看来,真正值得重视的是这条预言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在长期的动荡和战乱中乞求中华大地、华夏文明一统的真挚情感,折射出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就逐渐出现的统一学说和主张,这也成为了大秦帝国统一的幕后推手。

秦始皇结合法家思想一手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可以说是中国以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郡县制度的设立更是极大加强了政府的统治权力,有效地避免了地方诸侯拥兵自立。“书同文,车同轨”一个民族的核心应该是民族的文化,秦始皇统一文字正是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另外他修筑万里长城,守卫国家的边疆,兴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如兵马俑、秦始皇陵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重要遗产。因此秦始皇和秦朝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大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秦始皇虽然已经逝去了千年,但他的贡献和遗产却像流星一样,一直在照耀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章。(本文于2023年5月26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