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何足道哉         时间:2022-11-14         点击量894

      收到“中国作家网”编辑的微信,邀一篇稿件,谈一谈近十年自己和身边的变化,说是要出一期专刊。恰好我们论坛杂文版本月的专题也是“变化”,于是,便想起了一句话:“所有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不变。”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说过的,觉得通俗却有哲理,便写下来,作为开篇。

  世间所有,都在变化着,这个符合客观规律。世间所有,又都没变,这个应该是人的某种认知。就如同杜甫在他的《春望》一句诗里写的那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杜甫当时的内心深处,国破了,一切都变了。但是山河依旧在,草木春来依然萌发,似乎一切又都没有变化。这是诗人的感觉,写变与不变的对比,突出诗人此时那种物是人非的悲伤与哀婉。因为“感时”,因为“恨别”,又是因为“山河在”,“草木深”,处于“变”与“不变”之中。那种无可奈何,那种力不从心之感,痛彻心扉。这是文人写变与不变,侧重于人的感受。宋代诗人姜夔也有相似的诗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也是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写人的颠沛流离,国破家亡之感受。后人读之,每每为之倾泪,感念不已也。山河依旧,草木依旧,而人的心境,已然大不同了。从国之兴亡的角度,写变与不变,是一种大格局,一种大境界,是一种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是大悲痛,是国破家亡之痛。所以《诗序》里是如此解说《黍离》的:“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古之文人墨客,很自然将世事变迁与不变的山河进行比较,从而写出一种“黍离之悲”来,这是他们的文化自觉,也是一颗拳拳之心使之然。由此看来,几千年的世事沧桑,深刻在骨子里那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没有变。

  也有叙写个人情怀的。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写相对的不变,来衬托相对的变,也写出了一种苍凉感。景物依稀,却已不见了昨日之人。不变的,不是最为关注的;关心的,却已如黄鹤渺渺不知所踪。这变与不变之间,已经让人肝肠寸断,泪湿春衫袖,情难自己焉。

  文人在说情,哲人却去说理。

  中国古代最为有影响力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就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它是想告诉我们,人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变化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还有人的习性。你看,一本启蒙教材,就是这样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都在变化中。虽然你还是那个“你”,但从哲学上说,那个“你”,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你”了。这就是所谓的“变”与“不变”。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有一个著名论断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论断虽然用之于作战,谈条件对于战争的胜负作用。其中却蕴含着变与不变的哲理呢。所谓有利与不利的条件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指挥者要善于审时度势,善加利用不断变化的条件,变不利为有利,才能百战不殆。在文章中孟子进一步阐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人家城池坚固水深,你包围起来无法取得胜利,是你的天时不如人家的地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条件变了,胜负的天平,自然也会变。

  所以,孟子又说:“彼一时,此一时也。”时间不同,情况也就不同了。如果墨守陈规,一成不变,不去根据事情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其结果往往会不堪。

  在佛的眼里,变与不变,又是另外一番情境了。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眼看世界,与我们世俗的视角,又有所不同。他们似乎更加强调“内省”,“内化”。

  “内省”也好,“内化”也好,着眼点都在一个“自我”上面。

  佛告诉我们,不要惧怕变化,坚守本心。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就像人世间的爱。从蹒跚学步呀呀学语,到春华绝代风韵无边,到两鬓如霜风烛残年,岁月匆匆,人已今非昔比面目全非。可是,心中的那份爱,不会变。所以,人世间才会那么多的感天动地,生死相许。

  任世间千变万化,内心淡然。心不为所动,所有的变化,对我而言,又有什么作用呢?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佛说,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一句最朴素,最具哲理的佛家经典。

  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因为怀疑,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无法主宰,就只能顺其自然,以客观辩证的心态,看待这世上的变与不变。

  我们永远不知道惊喜和意外那个先到,但我们肯定明天一定会来临。那么,我们与其纠结于惊喜与意外,就不如手捧一颗平常心,看西夕阳西下,看朝霞满天。

  佛说,该来的总会来,该有的,一定会有。

  顺其自然,是我们最该具有的平常心态。

  此时,窗外,风渐凉,秋已深。路两旁枫树的叶子浓浓淡淡,像是点燃的火炬,染红了天空。而我们,却守着窗子,与那秋天,隔着一场疫情的距离。

  前两天还计划着利用中秋节几天假日,一家人出去玩几天。谁知道疫情却是不期而至。先是一个人,后来是一栋楼,再后来就是一个社区,一座学校,一所幼儿园。似乎一夜之间,所有的运动都停止下来,所有的生活都处在静默状态。所有的“变化”,都“不变”了。人们静坐家中,眼看着日出日落,日夜蹉跎。我们无法去指责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让我们的生活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静默,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定力,还是无奈呢?(本文于2022年9月11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