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蜀葵花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文珺         时间:2023-07-27         点击量381

为了看蜀葵花,又把村子的大小巷子转了个遍。遇到有人问我在干什么,我大声说:看花呗。

浓夏啊。除了田埂边的向日葵,就只有傻乎乎的蜀葵。大咧咧,开在路边,开在地埂上,开在墙角边,开在有人或没人的场院里。无穷无尽,无忧无虑。

蜀葵,又名戎葵、卫足葵、一丈红。因为原产于四川,所以叫蜀葵。又因可高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所以叫一丈红。

最常见的蜀葵,就是艳红色的。暑夏时节,太阳像一个火炉,烤着大地万物。麦子熟透了。苞谷打蔫了,就连那几个刚刚结瓜的南瓜,也卷起来干瘪的叶片了。蜀葵若无其事,似乎,阳光的炙热,只是一场生命的礼遇。它仰起笑脸,乐呵呵的望着这个峥嵘的世界,给每一个路过身边的生命,一个大大的微笑。

蜀葵是乡里孩子的花啊。小时候的假期,是在田野与酷热中度过的。每天跟着大人忙,要收麦子了,哪里的闲人呢。不是在地里割麦,就是在地埂上割草、收豆,或者,就去附近的农场里打零工挣钱。但还是要忙里偷闲,拽了一根长长的柳条,围成一个圈儿,上面插满了蜀葵花,是个别致的花帽子啊。

戴着花帽子,甩着小辫子,走到哪里,都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随处可见的蜀葵花,摘了还会开。一根花枝上,就有无数的花。花对对相开,就像一对恋人一样。有人叫她夫妻花,说他们是俩口儿,女孩子捂了耳朵不想听,她只喜欢那艳艳的蜀葵花。

凉州本地人,将蜀葵花,叫做熟季花。成熟季节的花啊。熟季花开不久,麦子就成熟了。豆子、大麦,早就收回家了。金灿灿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轰隆隆响呢。麦收时节,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大人们累得不分白天黑夜,孩子们也跟着累,谁有闲心看花呢。

放羊的老汉也故去了,他的门前开满了蜀葵花儿。老汉活着的时候,很喜欢花。一畦菜园里,除了白菜、青菜、豆角和西红柿,就是花儿。春天的梨花,夏天的芍药、牡丹、荷包花,还有几株月季花,最多的,就是这蜀葵花儿了。

蜀葵大多是野生的,有大红的、深红的、银红的、水红的、粉的、白的,甚至还有黑的,这些蜀葵花儿,不知怎么就跑到了老汉的菜园里。花儿多了,菜就长得不好。过往的人,都劝老汉拔了那些无用的花儿,老汉嘿嘿嘿的笑着说,花儿养人呢,花儿养人呢。说着,又把那歪了的蜀葵杆儿扶直律,还用一根木棍儿给扶了腰。老汉无儿无女,那些羊儿,就是他的儿女,那些花儿,就是他心中美好的世界。

童年的记忆里,花儿是否好看并不太重要的,更多的,与游戏时光有关。蜀葵花儿落了之后,会长出一个圆形的籽盘来。趁着籽盘还没有成熟,我们就用它做小轮子。剥了玉米杆的皮,抽成细丝儿。编成小马车,车轮子就用蜀葵籽盘儿。小马驹儿,是用马莲草编的,虽然不能真走,但足够我们想象了。被小马驹儿驾着的草车子,能去哪儿呢。那时候,远方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知道,被蜀葵花儿爱着的地方,就是故乡。

后来,在书中读到:红白青黄弄浅深,旌分幢列自成阴。但疑承露矜殊色,谁识倾阳无二心。说的是蜀葵,是宋朝一个叫杨巽斋的文人写的。也知道,那个朝代,有被后人放大了的爱和美。一朵花,一盏茶,都被那个朝代的人风雅的爱着,又被后世无数的文人向往着。

二零一七年夏天,去蜀地看孩儿,在金堂县转龙镇的鲜花山谷,看到了无数的蜀葵花儿。殷洁和周小林夫妇,一段爱情的佳话,成就了目前中国最大的蜀葵基地。《花镜》中记载:“蜀葵,阳草也,一名戎葵,一名卫足葵。言其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也。来自西蜀,今皆有之。叶似桐,大而尖。花似木槿而大,从根至顶,次第开出。”有点激动,居然真到蜀葵花儿的故乡了。

古代的葵一般多指蜀葵,而非常说的向日葵。向日葵又名西番葵,是明代时才从北美洲引入我国的。《群芳谱》里描写蜀葵:“天有十日,葵与终始,故葵从癸。能自卫其足,又名卫足。”意思是说天干纪日,甲数到十,正好是癸。而蜀葵始终都倾向太阳,葵叶可以阻挡阳光,保护自己的根部不被晒伤。所以葵字,就是“草”和“癸”的组合。

所有的花儿,在与人类共同行进的过程中,在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同时,又一定会载负一些文化意义的。一花一木一天堂,人类与花,从来都是相互注视着慢慢前行的。《松窗梦语》中描写:“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日,有赤茎、白茎,有深红、有浅红,紫者深如墨,白者微蜜色,而丹心则一,故恒比于忠赤。”蜀葵高大挺拔,色彩艳丽,具有向阳卫足的特性,所以有赤诚忠心、忠诚守卫的寓意。

蜀葵的花期很长,老花还没开完,新花就已经绽放。岑参曾写过一首《蜀葵花歌》,感叹要珍惜青春:“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蜀葵花在,看花人已老了。

有一个愿望,余生若真能回到故乡,有自己的半亩田园,就一定用来种蜀葵:艳红的、紫红的、大红的、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也一定会种出一个蜀葵园来。(本文于2023年7月26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