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lvhq018         时间:2023-12-04         点击量280

       《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不是随便写的,因为这是一个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想,整个《论语》就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读书心得。这句话给我们传递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读书;二是实践。但是今天,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怎样去读就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否则,你就会被庞大的信息淹死,更别谈实践了。

关于读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是每个人的自由,笔者只是想把自己的浅见分享给读者,以期抛砖引玉,不枉了读书人的辛苦。

选书是第一要务。不要试图通过你的眼睛筛选好书,那没有意义。你不是检索员。千百年来早就流传下来一个好书的目录,你看就行了。即使是现代、当代的书,也有无数人替你检索出来了,你读都读不完,哪有时间筛选?书太多,好书也太多,要看就看最好的,不然时间不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要看书中沧海、书中巫山。否则,浪费精力和情致不说,到最后还得去看沧海、巫山。不好的书还有可能让人误入歧途。

看书要量力而行,不要逼着自己读那些读不进去或者读不懂的书,就像考试遇到不会解的题,赶紧抛开它继续做其他的题就行了,非要死抠这道题,即使最后做对了,也得不了几分。别人爱不释手,那是它和别人有缘,至于你,和你有缘的书多着呢。好书里的道义大致是想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一棵树上吊死。有人习惯吃馒头,有人习惯吃米饭,这又有什么呢?大家从中汲取的营养是一样的,这就够了。

接下来是如何看书。看一本书就如同逛一个琳琅满目的超市,当然,本意不是去买东西,只是逛,去发现、认识、比较超市里的物品。看完一本书,就是走出了超市,至于你带出了多少东西,那是你的造化。结果无非四种:深入深出、深入浅出、浅入深出、浅入浅出。

深入深出很容易走火入魔。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她看见什么都好,什么都想立刻成为她自己的并带走。深入地去读一本书没错,但如果你看完书,没有把它的精神实质融化进你的脑海里,而是带着一大堆物化的东西走出来,你可能背负不能承受之重,其中的大部分不但没用,还有可能压垮你。比如很多人读完《易经》后的状态;浅入浅出正相反。他只是站在门口望了望就走了。这是今天读书的比较普遍的现象。他只是为了留个纪念,以备日后与人高谈时炫耀,这与很多人旅游的方式没什么两样,拍个照走人。与其这样,倒不如不读,既浪费时间,又破财。当然,如果真遇到那种坏书、烂书,则另当别论,还有,就是类似字典一样的书,比如《二十四史》,也可浅入浅出,以后需要,查就行了,没人天天读字典;浅入深出了不得,那是天才干的事,用急速的方法浏览,一下子就抓住书的灵魂。常人如果这样做,难免走人弄玄的歪道上。他只是进门张望了一眼,就毫不犹豫地在入口处买了许多促销商品,有些商品甚至根本与店家无关,然后臆想出许多自以为是的思绪和主张,故弄玄虚地害己害人。这些读书方法给读书人带来的只能是悔恨或遗憾。

我推崇深入浅出。一本好书需要你深入它、了解它、理解它。它就像你的挚友,你需要和他促膝长谈方能成为知己。当你走出它时,什么也不用带,因为它已经成为你的。它成为你精神的一部分,和你融为一体。好书需要反复看,而有些书,一旦你有造化遇上它,就值得你一生与它为伴。从此以后的日子里,无论你失意、惆怅、孤寂、病痛还是得意、欢乐、喧闹健康,无论你遇到了苦难还是天上掉下了馅饼,无论你有了不虞之誉还是经历着求全之毁,它都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它会引着你沿着唯一正确的方向走完你的一生。这样的书,需要你放在身边,时时去读。

读书如此,做事如此,阅人也如此,因为,道如此。(本文于2015年6月12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