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仁”宣扬“仁”——《史记·列传之孟尝君》阅读札记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三水         时间:2022-05-16         点击量1655

  在《史记·列传孟尝君》的开篇,太史公有这样一段话:

  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被称为当时的四公子,应该是那种翩翩的贵公子形象,拥有绝佳的容貌和富有的财产,以及不俗的智慧。

  在《芈月传》当中,感受过春申君的风采,心里以为孟尝君也是一位极其极其优秀的人才。

  所以在列传的10-20这部分内容当中,没留任何余地,就选择了孟尝君列传来阅读。

  心里以为,孟尝君是一位豪杰,是一位养士为民的君子,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正面人物形象。

  在《史记·孟尝君列传》的第2段,太史公就交代了孟尝君的出身: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於田婴。

  这就在告诉我们,孟尝君是父亲的40多个儿子之一,他的母亲是一个小妾,出生的日子为五月初五,不好,父亲不让母亲养育他,他是母亲偷偷养下来的。

  读着这样的文字,心里边居然酸酸的。

  生活在大家庭当中,还不是嫡妻生的孩子,可以想象到孟尝君童年时候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灾难。

  能够在那样的一个家庭中平安长大,并且出落的一点都不普通,这应该是孟尝君身上闪光的地方吧。

  后边还有一段内容,读着让我很是心惊: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

  这时候的孟尝君,已经名气大涨,到处都有他的光芒闪现。

  在赵国有这么一个粉丝,在见到孟尝君本人的时候,有这样一句感慨:听说田文个子高,今天见了原来是个瘦小的人。

  就这么一句话,还是实实在在的一句评,却惹得孟尝君大为生气,一怒之下屠杀了一县几百人。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这样的孟尝君,和我印象中的孟尝君,和小时候历经磨难的孟尝君,均不能合二为一。

  想起来一件旧事儿。

  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读胡兰成的作品,以为他对中国的文学史梳理得极其到位,总是挖空心思,到处购买他的作品。

  总以为能够写得出这样辉煌巨著的人,在个人品行上,个人外貌上都是让人可以仰望。

  可是后来读到了张爱玲的作品,了解他和张爱玲之间的是是非非,对这个人就没有那么的崇拜和仰望了。

  文章写得好,只是文章写的好,并不意味着你人做得好。

  说到这里,又想起来苗旭峰老师近期的一次视频,那里也有同样的感慨,那段话是这样的:

  你课讲得好,只能代表你课讲得好;你文章写得好,只能代表你文章写得好;你课题研究得好,只能代表你课题研究得好。

  某件工作做得好,某件事情做得好,和你人的好,一点边都不沾,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孟尝君列传》的结尾部分,太史公做了这样一段评价:

  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彊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鸡鸣狗盗,魏子、冯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在《资治通鉴》中,也有一句对孟尝君的评价:

  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王安石也写过《孟尝君传》,在短短的文字当中也有这样几个字眼:

  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难看出,这些内容之中,这些人物之下,对孟尝君的评价是一致的——鸡鸣狗盗的首领,奸人之雄也。

  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秘诀,那就是——史书中对政治人物的评价,都是从功德来盖棺定论的。

  这样的阅读结论,大大颠覆了我初初的认知,让我对自己之前的认识大感羞愧。

  那么,孟尝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他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就这样说过: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在他死后,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孟尝君绝嗣无后也。

  他自己养士,致使整个社会养士风气盛行;又没有得到良好的家风传承,导致了子孙断绝,又何其悲凉?

  在《大学》中有这样的文字: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孟尝君无疑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然而他的心却不够正,不修自身的人,又如何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太史公写下孟尝君列传,又是在寓意着什么呢?

  掩卷沉思良久,就想到了秦公子扶苏。

  太史公评价他曰:人仁。

  这样的评价,与孟尝君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仁,可以史册流芳;仁,可以万古为贤;可以世世代代敬仰。

  又想到了孔子,孔子的主张就是仁,各行各业都有“仁”策进行管理,管理就是管心,心到了,仁就也到了。

  孟尝君可谓不仁,可谓不义,可谓不忠,可谓不贤。

  回顾每一个历史朝代,回顾每一个朝代中的帝王,不仁的,又怎么能够天下仁呢?

  我想,太史公就是借孟尝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拥有仁的人,要做一个仁行天下的人。

  毕竟人活一辈子,唯有仁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这是最好的遗产,这是最昂贵的财富。

  这些,应该是太史公把孟尝君留在书册,加以书写的初心所在吧!(本文于2022年5月8日发表于中财论坛)


相关文章